第225章:开国战-第2/3页





  这是很失礼的。

  只是这名官员说出来后,数人面面相觑,好像在场的,并没有一人知晓。

  “不必多想了,虞王殿下立下这边你功劳,陛下自然会不吝赏赐,到时候自然就知晓了。”

  有名官员开口说道,算是缓解了这尴尬的气氛。

  众人这才重新开始推杯过盏起来。

  其实不仅仅是河南籍贯的官员,很多五品之上的大臣,几乎都在讨论虞王殿下的存在。

  河南是大明大省,是古之中原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文学圣地。

  孔圣便就是河南籍贯。

  当然关键在于,不管是群英商会,还是锦衣卫包括官府在内,都在快速的传播虞王殿下驱除瘟疫,拯救万民的故事。

  就像是现如今河南地区的茶馆里,早已经有人将其编纂为戏曲了。

  ......

  “好你个道衍,当真是一遇风云便化龙。”

  朱棣看着传递来的情报,大声一喝。

  最近沿海的倭寇,突然大规模的减少,让朱棣怀疑是不是有什么大的动作,于是派人开始打探。

  对于自己曾经麾下道衍去了高丽的事情,他当然是知道。

  甚至也认为,道衍这样的行为,是为了不背叛自己。

  现在看来,大概是想错了。

  “殿下,道衍法师末将是真的没看出来,这也太狠了一些吧,佣兵十五万,整个高丽才多少人呀。”

  朱能惊呼。

  姚广孝和朱棣麾下的诸多大将都是很熟悉的,毕竟曾经是如同军师般的存在。

  只是就朱能而言,曾经的军师一下子变成了统帅,这世间的变化,真是极为奇妙。

  十五万大军什么概念,就算是现如今燕王殿下,也没有掌控这般多的军队。

  张玉在思考过后,却是突然说道:“高丽那边的情况,末将也曾经有过耳闻,道衍法师去高丽当了国师,这显然有些不太正常。”

  “高丽再是崇尚我大明,也不至于达到如此程度,想来跟长孙殿下分不开干系。”

  “长孙殿下在高丽,怕是布局很大。十五万大军由道衍法师统帅,倒不是末将觉得道衍没这个能力。”

  “只是道衍法师到高丽去,这才多久的时间。若是末将没记错的话,道衍法师这还是第一次去高丽吧。”

  张玉的话,让朱棣沉思起来,很快就反应过来。

  道衍率十五万大军扫平倭寇的行为,极有可能是自己那大侄子的手笔。

  顿时,朱棣的面色就开始阴沉下来。

  “如此说来,本王那大侄子在高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如若本王猜得没错的话,必然就是那群英商会吧。”

  朱棣分析着说道。对于群英商会其实朱棣一直没有太过于重视。

  在朱棣看来,不过一群商人,没有太值得要重视的。

  不过现在,朱棣已经意识到,这个群英商会,怕是打着商会的幌子,暗地里实行着其他目的。

  朱棣虽然看贱商人,但也很明白,商人的财富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完全不同。

  先秦时期的吕不韦,就是最好的例子。

  朱棣虽然文化水平不算高,但读书还是不少。

  此刻对于道衍,朱棣心中突然有些五味陈杂起来。

  片刻后,朱棣沉声说道:“传令下去,整兵出海,准备扫荡倭寇。”

  张玉和朱能对视一眼,低头抱拳道:“末将遵令。”

  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机。

  倭寇现在很有可能正在大规模集结,支援高丽那边的战况去了。

  本身倭寇跟倭国官府,有着很深的联系,或者说在倭国内,倭寇可不是什么坏的代名词。

  反而,在大明看来的倭寇,回到倭国后,却是受到倭国百姓的欢呼。

  因为倭寇往往是倭国浪人和武士组成,他们在掠夺财富回去后,就相当于倭国的英雄一般。

  倭寇是有组织的。

  现在高丽那边的大军,很明显对倭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倭国浪人和武士,即便是那些战败的,也是有爱国情怀存在。

  倭国的民族性,本来也很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