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时势,适时,英雄?-第2/2页



  简单的三个字便能说明他当时抱着什么样的决心,最终大宋因为一场狙击取得了巨大的优势,各路勤王大军也在赶到,契丹人受挫也不敢再战。

  危机虽然化解,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个反攻的契机,这是大宋和契丹作战多年而从未给拥有的。

  但就在这个紧要关头,契丹人派出了使者求和,也让原本处于紧张状态的赵恒放松下来。

  既然有不打的机会那就最好不打,花钱买平安的思想占据了上峰,于是签订了城下之盟,而赵恒以此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击退了契丹人,可事实上这是实实在在的“城下之盟”。

  朝臣们虽然没有多少人说这件事,可憋屈总归是憋屈的,这件事被王钦若当作打击寇准的契机,同时也激恼了原本自信满满的赵恒。

  也因为如此赵恒为了挽救自己的颜面,以东封西祀作为“危机公关”的手段,给自己抬面子,也同样葬送了他前半生的努力。

  叶安对赵恒的了解并不比这个时代的人少,也许没有那些当年混迹于朝堂的皇帝近臣清楚,但相比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他应该是更为了解的。

  史书上详细记载了一些事情和对话,这些东西都能反映出历史人物的性格,为人,手段和智慧,以此推断出的人不会差太多。

  最少叶安自信他比眼前的王福更加了解真宗皇帝赵恒。

  那是大宋距离击败契丹人最近的一次,可最后却是以胜者赔款,败者大摇大摆的收兵而告终,自澶渊之战后,契丹人便再也没有大规模的南下过。

  赵恒的斗志也是自澶渊之盟后被彻底消磨掉的,那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御驾亲征,寇准扣下了大量的边关告急文书,然后一次全部呈交给赵恒,把他吓得不轻。

  一场史无前例的对决,一场意外的死亡,一场应该乘胜追击的胜利,都因为真宗皇帝赵恒的犹豫和谨慎完全葬送。

  王福的话让叶安把心中通过史书所了解到的赵恒翻了出来,情不自禁的感叹:“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适时!”

  老道自然知道他说的是谁,惊讶的望向叶安。

  这句话形容真宗皇帝再适合不过,但然老道的疑惑的是为什么他能如此准确的评价真宗皇帝?敲他的模样算是有感而发,可那时候的叶安还不知在哪个娘胎里待着哩!

  大抵又是他家的哪个长辈告诉他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