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5 专业难题-第2/3页





    但是……

    第二次会议,伍宇青正面碰撞、火花四射,但结果目瞪口呆、哑口无言,信心出现松动。

    第三次会议,伍宇青据理力争、全面展开,但遭遇全面打击,越深入探讨就越深深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

    陆潜的创作思路,非常清晰——

    复古爵士。

    另外,混杂一些流行、蓝调以及灵魂,整部电影的基调是优雅而从容,宛若蓝丝绒一般温暖且丝滑。

    同时,陆潜还希望原创歌曲和配乐都能够展现“流畅感”,真正地让镜头与旋律结合起来,碰撞出火花。

    有些旋律,音域宽广,以至于能够碰撞出波澜壮阔之感;有些旋律,轻盈欢快,最后呈现出来的是狂欢节的派对氛围;有些旋律,慵懒惬意,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徜徉其中跟随着旋律一起浮浮沉沉。

    也就是说,旋律本身是有“质感”的,可以看到色彩、温度、节奏等等等等。

    陆潜对于电影的构想,宛若月光一般,清冷但流畅,洁白的月光如同清泉般潺潺流动,时而温柔细腻、时而湍急奔腾,跟随着情绪/情感的起伏而产生变化,但最重要的是,能够让镜头到隐藏其中的韵律。

    “用镜头触碰音符的脉搏”。

    这是陆潜的原话。

    伍宇青满头都是问号,为什么叫做用镜头“触碰”音符的脉搏,如此抽象,能不能用电脑特效演练一下?

    第二次和第三次会议,伍宇青撞墙撞得非常狠,鼻青脸肿根本不足以形容,惨绝人寰才勉强擦到边。

    根据构想,电影应该需要二十首左右的歌曲和配乐,于是,伍宇青灵感蓬爆,前前后后,一共创作了八十七首歌曲——

    “怎么样也应该足够了吧?”伍宇青想。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

    其中,直接枪毙的就已经超过三分之二,剩下三分之一也只是“死缓”,还需要修改然后再重新讨论。

    从歌词到旋律再到风格,显然每个环节都出现一些偏差,没有任何一首能够达到陆潜的完美构想。

    没有一首!

    一首都没有!

    如果说,陆潜什么都不懂,门外汉在那里指手画脚、大放厥词,那也就罢了,“甲方不都是那样吗”。

    问题就在于,陆潜足够专业足够理智也足够清醒。

    每次会议,陆潜总是能够提出正确意见,更深刻也更全面地展开剖析,从剧情到音乐,又从音乐到剧情;从旋律到镜头,又从镜头到旋律,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地解析,完全展现出作为导演的专业。

    伍宇青的据理力争和专业立场在陆潜面前,只有节节败退的份,自信心遭受一次又一次的碾压和摧残。

    以至于,再次面对陆潜的时候,伍宇青的心态早就已经发生改变——

    不由开始怀疑人生。

    现在,伍宇青真正体验过,才终于能够明白,麦家安和陆潜的沟通,为什么总是火花四射又精彩绝伦。

    那是灵感的碰撞,那是专业的交流,那是才华的展示,那是真正的艺术创作。

    当初,作为旁观者,伍宇青看的都是热闹,自以为已经看明白,但实际上,始终没有触碰到问题的本质。

    一直到现在,伍宇青终于明白,事情,真的没有那么简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