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深入内核-第2/3页





    但有趣的是,伯格曼的最后一段婚姻,持续了整整二十四年,从1971年到1995年,结束第五段婚姻之后,这位大导演才没有再继续尝试婚姻,后来在2007年与世长辞。

    那么,陆潜呢?

    陆潜认为自己需要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严格来说,伯格曼的体会和感悟,源自于生活,是他自己的生活经历,那种独特触感丝丝入扣地融入电影镜头的点点滴滴,这才成就了「婚姻生活」的出色与深刻。

    但陆潜并没有。

    冷静下来,认真思考,陆潜认为,自己依旧是相信婚姻的。

    的确,从「游客」到「爱人」再到最后的收官之作,陆潜始终在展现婚姻的丑陋和狼狈,但电影的最后:

    他们依旧选择固守婚姻这种当代社会的制度,又或者说,秩序。

    一种浪漫化的想法——

    婚姻,其实和爱情一样,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正确的人,碰撞在一起,缺一不可,这才能够成就完美。

    所以,「理智遇上情感」也好,「情感遇上情感」、「理智遇上理智」也罢,不同匹配方式都不是正确答桉;正确的彼此相遇之后步入婚姻,才能够碰撞出正确的火花,逃避问题和推卸责任等等都大可不必。

    从内核来说,陆潜和伯格曼一样,他们都相信,爱情和婚姻是一件事,不应该是区分开来看待的两件事。

    区别在于——

    伯格曼不相信婚姻,他认为这种秩序泯灭了爱情的存在意义,生活的鸡毛蒜皮占据大脑。

    陆潜则选择相信,却也不是信心满满。

    陆潜认为错误的结果往往是遭遇一个偏差,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错误的人都有可能,然而现实真正残酷的地方就在于,人们往往不曾意识到这一点,只是盲目地为了走进婚姻而选择婚姻关系。

    最终,一个错误和一个错误的叠加,就这样陷入恶性循环,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不幸的,甚至是可怕的。

    所以,陆潜真的相信婚姻吗?

    也不能说是百分之百。

    与其说是相信婚姻,不是说是相信爱情,并且相信爱情延伸出来的亲密关系是能够长时间维系的。

    看看伯格曼就知道了,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第四段婚姻十年、第五段婚姻二十四年,越来越漫长。

    同时,这也是陆潜希望通过「婚姻三部曲」传递的信息——

    生活,没有正确答桉。

    哪怕是陆潜自己,他也可能犯错,他的观点和看法也不一定正确,甚至于,去年的想法,今年就改变了。

    不出意外的话,陆潜准备用「爱情」来命名这部作品。

    不是「婚姻」。

    同时,也不是「爱的就是你」。

    本来,陆潜海曾经考虑过「命中注定」、「选择」、「属于彼此」等等标题,但重新审视之后,却发现太过繁琐太过累赘,全然没有脑海里想象时候的轻盈感,最后也全部被否决。

    「你」,这是另外一个选择,但认真想想,指代有些模湖,陆潜需要电影标题传递出更清晰更厚重的信息。

    「爱情」,这就成为了最后版本。

    为您提供大神七七家d猫猫的《灾难艺术家》最快更新,为了您下次还能查看到本书的最快更新,请务必保存好书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