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两个问题-第2/2页



  得到陆潜的肯定,管舟的脸上也显露出了笑容。

  关于后者,陆潜则将希望寄托在侯晓川身上。

  作为新闻记者出身的导演,侯晓川对于细节的捕捉、人物关系的塑造总是有着他自己的见解和触感,而且他总是能够从细枝末稍入手折射出整个社会的恢弘,这也是陆潜希望侯晓川赋予电影的人文关怀。

  但遗憾的是,从试映成品来看,侯晓川有些……束手束脚。

  什么意思呢?

  显而易见地,侯晓川有意识地加快电影节奏,以至于文戏被大量删除,或多或少有些模仿“突袭”的意思。

  可以看得出来,侯晓川还是担心“疾速追杀”的票房,而且连续多部作品失败之后,从创作巅峰滑落下来,侯晓川也显得信心不足,所以有意识地迎合商业动作电影的需求,模仿陆潜的风格打造出这部作品。

  问题就在于,陆潜筹备“突袭”的时候就没有打算打开格局;但“疾速追杀”从筹备阶段就是按照三部曲在布局的,自然而然,细节的填充也就变得至关重要,这也恰恰是陆潜希望侯晓川能够为电影带来的东西。

  那么,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陆潜静静地观看电影,大脑却始终在高速运转,全然不是在放松享受电影,更像是正在准备一场考试。

  然后,陆潜就抓住了一个细节,微微侧头看向身后的侯晓川,“侯导演,为什么这两场戏的衔接看起来不太流畅,是不是剪掉了一组镜头?”

  其实是无关紧要的细节,但陆潜需要这样的切入点。

  侯晓川第一反应就是心脏微微收缩一下,不得不惊叹陆潜的敏锐,不愧是专业人士,如此隐蔽的镜头剪辑也能够看出脉络的断裂,可见陆潜对于影像的解读是多么准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