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贫道不懂



  “中原那边有很多流民?”

  元晟微微皱了一下眉头,这才刚刚第三个皇帝登基,如今就有这么多流民了?

  李尘微那是亲身经历过,他原先就是矬宋境内的道士,后来才跟着一群流民去的野辽:

  “不说流民遍地,可也经常有流民造反,都是活不下去的百姓,如之奈何!”

  “那只能说,中原的土地兼并太过严重,老百姓只能在饿死与造反之间选一个,如果是我,我也会选择造反!”

  元晟对矬宋一点好感都没有,那群满嘴仁义道德的虚伪之辈,天天都在研究怎么做人,哪里还有人会想着去怎么做事!

  事做不做无所谓,关键得会做人!

  可老百姓何辜?要为那些满嘴先贤学说、仁义道德的畜生背锅?

  儒家典籍确实非常重要,这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也是华夏文明的主体。

  但是任何事情都不能过头,过了头那就是灾难,矬宋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元晟不再去想这些,这个跟他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他目前最关心的就是安西都护府的问题:

  “就是离得太远了,不然,倒是可以把那些流民,都给带到咱们安西都护府这边来安置,咱们西域地区有的是土地!”

  “元郎君说的是,西域地区这边缺的就是人!”

  从来到镇北城这里开始,李尘微就发现了,这座庞大的城市,就是建立在一片荒野之上的:

  “其他地方贫道不知,但是咱们镇北城这边,确实缺人,都说西域乃是蛮荒之地,贫道倒是觉得,这是因为缺少人来耕种导致的!”

  “李道长高见!可不就是这么一个理儿嘛!张口蛮荒闭口蛮荒,可何为蛮荒?不就是缺人开发,荒无人烟才叫蛮荒之地的吗!”

  元晟张嘴就开喷,他压根就没有任何的顾忌,想到什么说什么:

  “当年的中原地区,不也是荆棘丛生,野兽遍地的蛮荒之地吗!

  是那些先祖筚路蓝缕,刀耕火种,靠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开发,这才把中原地区,变成了如今的膏腴之地,仅此而已!

  一群坐井观天之辈,早就失去了汉唐汉人的进取心,就知道窝在中原那一亩三分地里狗咬狗!”

  “河西之地自立久矣,自前唐安史之乱到如今,河西之地一直脱离中原至今!”

  李老道虽然又黑又瘦,可腰板笔直,这应该是他练武的结果,身体素质非常好。

  他带着李云到处游历,阅历与眼界没得说,矬宋朝堂之上的那些尸位素餐之辈,都不一定能有他这么有见识。

  对于河西走廊地区,还有大草原上的局势,李老道了解的很多:

  “拓拔党项不消停,一直都在夏、绥、银、宥、静五州之地闹腾不休,从那里带着流民来西域……困难重重!”

  “对啊!大草原上也不妥,那些契丹野人依然强大,他们都是合格的骑兵,来去如风!”

  元晟习惯性的点了一根烟,李尘微对于元晟这种习惯,一直都非常的不解,不过他不会多问。

  那些修行疯子们,有“餐风饮露”的谬论,可也没见谁提过吸食炊烟的,李老道只能感慨一声:

  “世间万物,无奇不有!”

  嗯?这是几个意思?你是想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吗?

  元晟狐疑的看了看李老道,见老道士一脸的风淡云轻,他这才再次抽了一口烟:

  “西域地区的汉民,如今是越来越少了,当年安西都护府陷落,除了高昌这一隅之地,吐蕃人屠尽了西域的汉民!

  大唐用一百余年来经营,这才在西域地区留下了那些汉民,可您看看,现在就连高昌城那边,那些仅存的汉民,也快被那些回鹘人给同化了!”

  老道士不紧不慢的捻动流珠,元晟感觉任何事情,都无法让他情绪化,老道士修道有成啊!

  抬头看了看湛蓝的天空,以及那几朵白云,李老道不紧不慢的开口:

  “贫道所见,那些安西军的将士们,虽说都是异族人的脸孔,却都在说中原话,元郎君教化之功,当可载入青史!”

  “我这人就是懒,平时也忙,根本就没有时间学习回鹘语,大家都照顾我,这么一来二去的,竟然都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原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