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文人武装



    “公子,这丫头很懂事,定然不会让您难做的。”

    “公子,您就将楚琴姐姐带去吧,她很好的,还教我怎么写自己的名字呢。”

    “公子,您将她带去,我愿意为您做牛做马。”

    ......

    没有几乎,每一个人此刻都朝着徐安跪了下去,满是恳求,一张张嘴透露的都是楚琴的好。

    徐安皱着眉头,他不怕麻烦,他就怕给别人带来麻烦。

    “各位乡亲,你们先起来,有什么话咱们站起来说。”徐安将老丈扶起来,所有人也跟着一并站了起来。

    “大家先到马车那里领些粥食,咱们边吃边说。”他招呼着胡老,小翠也下车帮忙,马车前排了一个很长的队伍,不拥挤,不吵闹,徐安有些惊讶于这些人的自觉性。

    “公子,其实我们江鱼县以前是个山寨,大家都视彼此为亲人,一代代传下来,山寨的样子便慢慢消失了,陛下派兵镇守,改名叫做江鱼县,爷爷以前是寨主,如今洪水将江鱼县县衙冲没了,大家没有了依靠,是爷爷站了出来。”楚琴开口道。

    徐安点了点头,没想到江鱼县还有这样一层来历。

    “小翠,给我两碗粥,两个馒头。”徐安领了些粥食,递给了楚琴一碗,少女讶异的看了徐安一眼,伸手接过。

    “公子有些不像是丞相的儿子。”楚琴忽然道。

    徐安惊了一个激灵,手中的粥都溅出几滴,他以为楚琴看穿了他的身世。

    不过显然是多虑了。

    “我见过几次县令,他看上去总是高高在上的样子,公子身为丞相的儿子,如此平易近人,当真是让我不明白。”楚琴继续道。

    徐安笑了笑,“所谓官,其实是建立在民之上的,他们骨子里并不比别人高贵。要知道,若是没有了百姓,国家又谈何而来。你要是懂得这些,便能理解我的态度了。”

    楚琴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喝了一口稀粥,撕下一片馒头,细细咀嚼了起来。

    徐安见她吃饭时的文雅模样,只觉得赏心悦目,朝着馒头上咬了一大口,甜津津的,又喝了一口不浓不淡的稀粥,觉得身心畅快。

    早上起来的早,此刻正是吃早饭的时候,他便在此一同吃了。

    “这样吧,我带你进去。”徐安三两口将一碗粥消灭掉,冲着这个年纪与她相仿的少女说道。

    楚琴听闻此话,顿时有些心花怒放,“公子所言可真?”

    “那是自然,若是欺骗了你,恐怕你的这些乡亲们定然饶不了我。”徐安指着那些喝着粥露出笑容的百姓们,笑道。

    “你既然想读书,我送你去私塾可好?唐风城里教书先生还是蛮多的,不知道你想跟从哪一位先生学习?”

    徐安问道。

    楚琴掩着小嘴,有些想笑,“公子,其实我也是个教书先生,但凡经义诗篇,都看过不少。”

    “哦?”徐安没有想到,“不知道你想去哪里求学?”

    “若是可以的话,我想去见一见幕阳府的书圣,圣师所著诗经、文义、教案都是世间学识之中上上等,乃天下学士之先驱。”楚琴一边说着,露出憧憬之色。

    徐安一愣,没料到楚琴想要去的地方竟是幕阳府。

    他倒是想要满足楚琴的愿望,但幕阳府所收授学子莫不是高官贵胄,如楚琴这般没有背景的女孩想要进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他看着楚琴仰起的侧脸,不想现在就坏了她的念想,“圣师确实有经天纬地之才,书中泰斗,我辈学子当共同仰慕之。”

    “公子也是文人?”楚琴听闻此话,眼睛一亮。

    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许多人的脑子里都有这个观念。寻常百姓里读不起书,便强身健体,学些本事,不愁吃穿。而有钱有势的人家,又想长生,便向往成为宗门附庸,将家中年轻人输送到宗门之中。

    导致这个世界修炼者的数目十分庞大,而读书人虽也不少,相比之下便有些寥寥了,不过在修炼者之中仍有一部分的读书人,只不过研究不深入,懂些基本,不是学究便算不上真正的读书人了。

    这也是为何徐安在看到徐文义展现神通之时感到吃惊,毕竟文武双修并且都出众的人,实在是少得可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