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长岭山-第2/2页





    可想而知,若鞑贼来袭,定然会在这两面大举进攻,所以,依着张诚个人的设想,就是效仿当年他们在巨鹿之战时,使用矮墙壕沟的御敌之法。

    既已二、三道宽阔的壕沟,配以一道宽厚坚实的矮墙,如此,既能阻止鞑贼冲锋破阵,又能从容打射火铳,有效击敌。

    即使打不过鞑贼了,也可依托矮墙、壕沟,从前线撤回到下一处矮墙防线,继续抵御鞑贼的攻打,不至于被鞑贼一举袭破。

    而挖壕修墙之事,自然是在所难免,毕竟大军驻扎之地向来都是如此,更何况今遭对战的还是鞑贼虏骑。

    除去陈铮随军携带的那些虎蹲炮和臼炮外,他更是将辎车都安排在了巧妙的位置,各部火炮火枪,形成了如犬牙交错般的防线。

    就在众官将争执之时,张诚又招呼他们继续前行观看:“此山的东南与东北各处,都有山道可直达山顶,所以,我部当依托于长岭山这样的坡路,在各险要处,层层设立起矮墙壕沟。

    使鞑贼一时不得袭破我长岭山防线,便不敢全力进袭杏山!”

    在张诚设想中,他们准备驻营这段长岭山地界,东北到东南约有差不多四里长的距离,从山脚到上顶之上,至少要修筑起多道坚固的矮墙壕沟。

    矮墙,既是叫矮墙,便明白说了不需要多高,但至少也要到将士们的胸口位置,如此,火器手就可以从容瞄准敌人射击,当然,矮墙也要修得厚实一些,免得被鞑贼轻易冲破。

    而壕沟却是要挖得深一些,至少要深达一丈以上,宽也要一丈,且是下宽上窄的样式,如此,鞑贼一旦跌略沟中,便很难凭一己之力再攀爬上来。

    如此布置,每一道矮墙前都有三个壕沟,而最后一道壕沟更是紧邻矮墙而挖设,这样,实际上矮墙的高度就隐然达到了四米有余,比得过一般小城堡的城墙高度了。

    而且,每一道矮墙之间相距并不远,更是因沿着山势堆砌,后一道矮墙,事实上都会比前一道矮墙高上一些。

    矮墙后的火铳射手,可以轻松瞄到敌人,又不至于射到己方战士的头上,如此,上下呼应,就形成了立体的火力轰击网络,更何况在一些关键的位置还预设了炮位。

    杨国柱当年也是参加过巨鹿之战的,那时张诚就使用过胸墙壕沟战术,虽未能阻止巨鹿之败,但正是因为如此的布置,才使张岩所部兵马损失最小,可见其还是颇为实用。

    当然,这矮墙壕沟战术的妙处还远远不止这些,在张诚的设想之中,矮墙壕沟足足有九道之多,共分为三个防御波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