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首周票房,三极分化的评价(1章求订阅!求月票求打赏!)



  恋上你看书网,我的艺人天天想退出娱乐圈

  首日票房1630万!

  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

  除了上面的两个进口大片表现强劲之外,排名第三的国产大片《明日几时没有》,票房也就比《那山》多了200万而已。

  是的,在国产保护月里,也有进口大片。

  毕竟在资本和大部分观众看来,不能只保护国产电影,而不顾及影院和观众的观影体验。

  这是个悖论。

  说回到电影。

  票房表现不错,但是电影的评价,却出现了严重的三极分化。

  一部分影迷说,这是个9.5分以上的电影,画面唯美,细节动人。

  一部分影迷说,这是个6.0分的及格电影,画面很美,但是看着想睡。

  一部分影迷说,这是个2.9分的傻逼电影,还不如归到纪录片里,兴许能给个9.2分。

  三极分化严重。

  但是整体的评分,居然来到了8.7分!

  这就很厉害了,毕竟有一些打着故事热闹、画面精良的电影,评分还不到3分。

  不过,在看到首日票房后,霍建启松了口气。

  同时,那些媒体人、影评人和电影平台,也是松了口气。

  迟余和苏唐传媒也松了口气。

  “这电影的票房,基本上1亿左右了。”

  苏艾菲说着,其实是有些小失望的。

  她觉得,虽然《那山》一看就不是能博得大票房的电影,但是毕竟有迟余参演,万一能个小爆的话,那对迟余来说,可是太有帮助了。

  几乎能够坐实,票房灵药的称呼。

  她这是人心不足蛇吞象。

  平台那边之前还说,如果没有迟余参演,顶多是2000来万的票房呢。

  虽然有些夸张,但是其实就是这么真实。

  苏艾菲只是说了一句而已,不过她主要要说的,是《活埋》在国外的票房表现:“很不错,虽然上映的区域不多,但是像花旗国、岛国、泡菜国,还有东南亚的诸国,加上欧洲的一些国家城市,目前海外票房,有2000万美元了。”

  2000万美元,折算成rmb,就是一亿三千万。

  “还不错。”迟余点点头。

  又能分小钱钱的感觉,很爽。

  “《那山》这部电影,也会在海外上映,尤其是岛国和泡菜国,媒体和影评人的说法你也看到了,《那山》可能在他们那边,更受欢迎。”

  “我就不用去了吧?”

  迟余下意识地问道。

  首周,为了让观众进电影院看,迟余跟着霍建启走了好些个城市,尤其是周末三天,几乎每天都至少三个城市以上,累到冒泡。

  “如果在隔壁上映的话,去是一定要去的。”

  苏艾菲安慰道:“你的《活埋》在这两个国家也很受欢迎。而且还是戛纳影帝的光环,你现在的岛国和泡菜国,据说还是很有名气的。”

  名气意味着,相应的责任。

  “这不我们不着急。怎么着,也下下周的事情了。而且这两个国家的话,一边待个一天两天的就够了。”

  “那还行吧。”

  迟余点点头。

  考虑到陈无极现在正在选演员。

  选定演员后,肯定还会有一段集中学习,以及剧本围读的时间,所以时间上倒也没什么明显的冲突。

  苏艾菲又感慨了一句:“用第一的排片率,只拿到了1630万的首日票房,只能说,这是这部电影的极限了。”

  然后,两人就去看关于电影,几乎是一致好评的影评:

  “公路片?山路片?不,这应该是山水大片!”

  “故事在乡邮差父子的跋山涉水中展开。坐坐在电影院,面前展开的是水墨一样的画面,和父与子之间的默默的爱……”

  “画面是真的美啊!霍导美工出身,不难理解这部电影能把山色水影包容的淋漓尽致。宋铁出现的那个黄昏,画面更是绝美的绽放……”

  “这本是一部平白的电影,平白到你一定要耐下性子去倾听的电影,然后你会体现一场心灵净化之旅……”

  “电影像一篇唯美、含蓄、温馨、隽永的散文,弥漫在光影音乐之间的是浓得化不开的情愫,父与子,邮递员与山民,人与动物,人与自然……”

  “飘渺优美的背景音乐,整洁碧绿的乡村风光,古典风格的江南民居,奠定了整部影片唯美清新、温情脉脉的基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