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都很头疼-第2/3页





    但是!朝鲜的三千里江山没了!没了!没了!

    至于杨镐呢,这家伙在朝鲜方面的形象倒是高大的很。

    “杨镐时在平壤。一闻急报。便于卽日。单车疾驰。冒危入城。慰谕余氓。申饬将士。使都心坐赖。贼情畏沮。遂却贼于谈笑指挥之间。此盖人所难为。而小邦之得有今日。皆其力也。”

    而对于崇祯皇帝来说,不管杨镐在朝鲜到底表现如何,朝鲜又如何推崇杨镐,甚至不于管此人到底有没有军事才能,他都死定了。

    就因为萨尔浒一役,他把大明最后的家底给丢光,致使大明丢失了辽东大片的土地。

    而后形势急转直下,直到大明唱了凉凉,让建奴入关。

    而建奴入关之后屠杀的百姓有多少,崇祯皇帝不清楚,但是根据后来的湖广填四川这种情况来算,杀上个几千万根本就不算什么。

    尤其是后来虽远必赔的建奴对内强硬,对外却赔出去足足有十二亿九千万两白银。

    就算是发放给后世的天朝百姓,按照崇祯皇帝在上学时的十三亿人口计算,人均都能分到接近一两银子。

    按照一两银子五十克,而一克白银哪怕是按照三块钱来计算,也足足是一百五十元人民币了。

    是平均每个人,不管男女老幼,连吃奶的娃子都算上,每个人都能分到一百五十块。

    所以杨镐和老吴一样,他们要是不死,崇祯皇帝觉得自己干脆别穿越了,回去写代码算了。

    本来崇祯皇帝也只是打算等着秋后,把杨镐趁早给砍了算了,但是如今温体仁却突然提出来再议一议,这让崇祯皇帝如何不怒?

    而温体仁在听到崇祯皇帝那一句议一议他杨镐到底是应该斩首还是凌迟或者是诛九族之后,温体仁暗骂自己没事儿找事儿。

    跟着崇祯皇帝这位爷混了接近两年的时间了,怎么还犯傻!

    这下子好了,本来杨镐就要唱凉凉,自己这一句议一议,搞不好就把他全家给送路上去了。

    好在崇祯皇帝也不是真个要把杨镐的九族都给弄死,而是脑子一气之下顺口就来了这么一句。

    只是崇祯皇帝却接着冷笑道:“当年之事,杨镐功过不论,失土之责却是无论如何也避免不了。

    再者,杨镐以一介文官转为武职,还指挥萨尔浒之战这般重要的战役,结果也是有目共睹,大败亏输之下,折进去多少军士?

    朕以为,以文臣领兵之事,断然不可再现。”

    不待温体仁等接话,崇祯皇帝又接着吩咐道:“王承恩,拟诏,为防杨镐之事再现,非武进士出身或讲武堂出身者,或无军中实际带兵经历者,文职一律不得干预武事。”

    温体仁等人被震惊的目瞪口呆。

    好嘛,崇祯皇帝这下子又借着这么一出事儿,把文武之道彻底给分离了。

    温体仁此时已经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了。

    其实温体仁很想提醒一下崇祯皇帝,刚刚被起复去怼奢崇明的朱燮元实际上也是进士出身。

    想了想,温体仁还是把已经到口的话给咽了回去。

    谁也不知道自己万五提醒了崇祯皇帝之后,这位爷会不会脑子一热乎就把朱燮元给召回来,另外再换人去带兵怼奢崇明。

    而且这种可能性很大。

    但是温体仁不知道道的是,实际上崇祯皇帝根本就没有把朱燮元当成文官看待。

    小白的很的崇祯皇帝觉得朱燮元既然带兵带的挺好的,那还当个屁的文官啊,老老实实的带兵打仗得了。

    至于以后,往内阁辅臣的方向培养一下还不是美滋滋?

    如果自己的想法能够成真的话,出将入相这事儿可就不只是汉朝之时的文人学者的专利了,老子的大明文人也有这种牛人!

    至于说卢象升么,现在才二十九岁,不着急,慢慢先在宣府打熬着,以后再一步步的向上来吧。

    至于最后能不能入阁,崇祯皇帝觉得他希望很大。

    现在温体仁头疼,房壮丽和郭允厚两人也是感觉脑袋隐隐作痛。

    其实房壮丽对于后来温体仁和崇祯皇帝所说的议不议杨镐的事儿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