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殃及池鱼-第2/4页



    郭允厚的身子连直都没敢直,只是接着躬身道“回陛下,正是如此。其中因难产而死者多达百余人,多为十三岁出嫁者。奶水不足者千余人,产后落病者亦有千余之数。

    后来臣去请教了太医院院正与太医院中的阴科、哑科的御医,发现情况确实如陛下所言,凡年不足十八岁者,其骨骼未定,气血不盈,生儿育女,实有莫大之风险。”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开口道“每出嫁九人,便有一不足十八岁的女子因难产而死,那就是说,满十八岁才出嫁的,难产而死的很少”

    郭允厚躬身应道“是。”

    崇祯皇帝道“朕有意更改大明律,凡女子未满十八岁者不得出嫁,诸位爱卿怎么看”

    温体仁早就知道崇祯皇帝想说些什么,当下便出班道“陛下圣明,臣附议。”

    原本崇祯皇帝以为这事儿也就这样了,毕竟这是好事儿不是

    只是二哈毕竟是二哈,谁也想不到他们的在想些什么。但是二哈的智商有些时候也是会解除封印的,比如在天气比较冷的时候。

    比如御史郑焕闻就不认为这是好事儿,出班后躬身道“启奏陛下,臣反对。”

    见崇祯皇帝等着自己继续说下去,郑焕闻便接着说道“陛下,大明律乃太祖高皇帝所定,不可轻动,此其一也。

    民间向来便认为女子十三天葵至后可以嫁娶,若陛下强行规定不满十八岁者不得出嫁,此扰民之政也。

    其三,民间女子嫁娶较早,实在是有不得已之苦衷。”

    见崇祯皇帝依然没有话说,郑焕闻便接着道“若是百姓家中生育四五个子女,抚养上未免为难了些。

    若是早早的将女儿嫁了出去,便可以减轻一份负担,故而早些嫁女,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前边两条,崇祯皇帝只当这御史言官脑袋又抽抽了,想要搏个清名什么的。

    都已经准备好杀人的崇祯皇帝却不防这家伙居然说出了第三条理由,而且自己还反驳不得。

    别说是大明了,哪怕是后世,一家生几个的情况也很常见,尤其是生不出儿子的那些家庭,更是卯足了劲的生。

    若说是后世的建国初其,禀着太祖的人多力量大思想,尤其是防备着在世界核平之后还有足够的人口来恢复国力,那么可劲生,生的多了有奖这个想法是正确的。

    但是在世界没有核平反而相对的和平了之后,还是有人想着多生一些。

    尤其是那些生不出儿子的,更是卯足了劲的生,生一个不是儿子就再生一个。

    生的越多,抚养孩子带来的压力就越大,也就有了越生越穷这么个说法。

    后世尚且如此,更别提此时的大明了尤其是崇祯皇帝还下过旨意,生的多的有赏赐,官府还给出一部分的抚养费。

    有这种好事儿,再加上晚上本身就没有什么娱乐活动,那还不可劲的造小人儿

    但是越生越穷这个定律不只是后世有,大明也一样存在。

    等到最小的娃子生出来之后一瞅,坏了,养活不起了。官府给的钱也不够了。

    本来正在头疼的时候发现比较大的儿子已经可以下地干活了,女儿可以出嫁了这解决方法不就有了么。

    大点的儿子下地干活去,至于女儿,嫁出去之后就是婆家的人了,不会再吃自己家的粮食了,而且还能换一笔彩礼缓解一下压力。

    正是基于这种思想,大家伙儿便一股脑的选择了早点儿把女儿嫁出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