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崇祯皇帝的办法(4千字第二更)-第2/4页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道“皆是为人父母者,产妇非人耶如何又不是自己父母的心头肉再者,世人孰非母亲生之着实可恨”

    崇祯皇帝的话说完,郭允厚却是苦笑着道“陛下,若仅是如此,倒也好说,只是民间皆重男婴,溺死女婴者,不再少数。再则,民间对于女子多有管制,例如再嫁之事。”

    郭允厚这番话说的倒是公道,完全是站在了一个户部尚书的角度上来说的女子再嫁或者女孩子多了,生的孩子也就多,自己收的税不就是更多

    再说了,看崇祯皇帝担心皇后的这个样子,还有隐隐约约从宫中传出来崇祯皇帝对于几个后妃的宠爱,郭允厚哪里还猜不到崇祯皇帝的心思

    崇祯皇帝心道老子也知道民间这操蛋的风气。

    可是知道归知道,可是崇祯皇帝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说白了,每次打完仗,总是要死上一大批的男人,经常出现的情况就是女多男少,为了保证人口,这才出现了男人三妻四妾的现象。

    要不然看看后世,承平已久的社会中,三妻四妾想多了。男人死的少了,一个一个女人都不够分,还想多吃多占

    当然,这种情况不能把某些有钱有权有势的人计算在内,要不然小三这个词是怎么出来的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男人比女人还要多了之后,强烈要求一夫一妻制的呼声便会一天高过一天,再过分一点,为了保证自己有个媳妇,连什么男人加入女权组织这种事儿都跟着冒了出来了。

    但是古代的社会玩一夫一妻

    这肯定是不行的。

    在古代,人口可就是国家的战略资源,人口多了才能占更多的地盘,这才是三妻四妾的根本意义所在。

    比如在汉朝,跟自己家老公过不下去了而一脚把男人蹬了再嫁的例子有的是,最著名的是汉武大帝刘彻的老娘王娡。

    王娡先是嫁于金王孙,并生有一女金俗,之后,被母亲送入皇太子宫,为刘启生下三女一子,其子即为汉武帝刘彻。

    而等到刘彻登基之后,还因为太后王娡想念女儿,特地跑去找金俗认了亲,还赐给金俗公主才有的汤沐邑,封金俗为修成君。

    金俗有一儿一女,儿子号修成子仲,因为王太后的纵容,横行于京师。

    由此可见,在汉时根本就没有人管女子再嫁之事都他娘的能再嫁入天家了,还有人管怎么管

    这种情况到了唐朝也一个样儿,还是没有人去管女子再嫁什么的。

    据新唐书公主传的记载计算,唐代中前期的公主中改嫁者即有二十九人,其中有五人甚至三嫁。

    著名的襄城公主、太平公主,都曾改嫁。皇室如此,民间更是家常便饭,大儒生房玄龄、韩愈的夫人或女儿都曾改嫁。

    至于班昭女诫中所说的什么“男有再娶之意,女无再适之文”这种话,更是向来没有人当回事儿。

    唐律疏议在“夫丧守志而强嫁”条规定“诸夫丧服除而欲守志,非女之祖父母、父母而强嫁之者,徒一年期亲嫁者,减二等。各离之。”在疏议中解释到“妇人夫丧服除,誓心守志,唯祖父母、父母得夺而嫁之。”

    这种法律就规定的很明确了,哪怕这女的不想改嫁,祖父母、父母还是能逼着女子改嫁的,所以对于什么“女无再适之意”这种话大家伙儿听听就好,女儿可是自己家的,换谁能舍得女儿就真个守寡一辈子

    但是自从宋朝之后,操蛋的事情就出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