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扬州不再有十日】-第2/3页



  六月初,南方洪水退却,数百万人受灾。

  赵瀚暂停北伐计划,决定秋收之后再说,拿出粮食去各地赈灾,并且督促地方官进行灾后重建。

  也并非完全不打,费如鹤带着东院军,从镇江横渡长江前往扬州。

  扬州知府叫韩文镜,陕西人。

  由于南方陷落,崇祯大量任用北方进士,西南进士也纷纷冒头。

  看着赵瀚的水师驶来,韩文镜大惊失色,连忙下令死守城池,又吩咐同知、通判、知县准备守城之物。

  “快点开门!”

  费如鹤站在船头,派一个大嗓门前去叫城。

  “杀!”

  城内喊杀声一片,守军已然自己打起来。

  扬州三大商帮,赣商和徽商都暗中通贼,只有西商坚决站在大明那边。

  这种情况,韩文镜是知道的。

  因此,他逼迫赣商、徽商出银子,甚至进行敲诈勒索,弄到银子之后募兵训练。他任命的军官,全都是大地主和世袭武将,这些人不可能投靠赵瀚。

  似乎万无一失,但他不知宣传的威力。

  那些武将怎会认真训练军队?

  编练出的士卒,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闲散状态。甚至领不齐军饷,还得自己找工作,靠做兼职赚取生活费。

  大同士子趁机接近这些士兵,说只要赵天王来了,就能回乡下分田种地,而且没有徭役,没有苛捐杂税。说完这些,又给他们讲《大同行记》里的故事。

  半年下来,扬州守军日夜企盼,盼着赵天王早点过来分田。

  韩文镜茫然看着眼前的一切,只见大量底层军官,带着士卒围杀高级武将。而且,越来越多底层军官动手,渐渐朝着自己这边杀来。

  大明底层武官,也属于被盘剥的对象!

  “汝等竟敢勾结贼寇!”

  韩文镜又惊又怒,拔剑大呼:“将士们,随我杀贼报国!”

  无人理会。

  城楼上的那些文官,见此情形立即开溜。

  江都知县王昌胤,在逃下城墙的途中,被一群官兵堵住。这货灵机一动,猛地振臂高呼:“天下大同,赵天王万岁!”

  “天下大同,赵天王万岁!”

  堵截他的官兵,立即跟着大喊,然后簇拥着王昌胤去夺门献城。

  王昌胤有苦难言,他是山东人,真不想从贼。可事到临头,还是活命要紧,他一边带兵去城门,一边不断嘶声呼喊:“天下大同,赵天王万岁!”

  扬州府通判何采,本来已经逃到街道上。见此情形,立即对身边的官吏说:“王知县已经从贼……啊呸,已经投靠赵天王,咱们也一去投过去吧。不然这兵荒马乱的,怕是要死于非命。”

  “同去同去!”

  “王县尊稍等,我们也来了!”

  “天下大同,赵天王万岁!”

  一堆扬州官吏,就这样往城门疾奔,而王昌胤则成了投诚的带头人。

  “将士们,杀贼报国!”

  知府韩文镜依旧还在抵抗,此君挥舞铁剑,接连斩杀数人。

  一杆长矛刺来,捅进韩文镜的腹部。

  又是一杆长矛,刺入韩文镜的胸膛。

  “杀……杀贼……”

  韩文镜的手臂垂下,铁剑哐当落地,朝着北方凄然惨笑。

  而就在同一天,他的兄弟韩文铨,献城投靠了李自成。

  王昌胤却没那么多心理负担,这货历史上也是麻溜降清的,最后卷入满清政治斗争而问斩。他高呼着大同口号,带兵守军直冲城门,接近城门又往后缩,不愿自己身上沾血。

  俄而,城门大开。

  费如鹤带着大同士卒进城,王昌胤匍匐下跪:“大明罪臣王昌胤,率领全城军民,跪迎将军大人!”

  又有一群士子过来,由于韩文镜下令逮捕,这些大同士子都不敢背剑。

  “将军请进城安抚,各处我们已联系妥当。”士子领袖上前拱手。

  费如鹤拱手回礼:“有劳各位。”

  至于跪在地上的王昌胤,费如鹤都懒得看一眼。

  徐颖早就联络好了,大军一至,扬州必然拿下。就王昌胤那匍匐跪地的窝囊样,哪像徐颖发展出的内应?肯定是半路跑出来邀功的!

  经历一场兵祸,扬州城内竟然没有大乱。

  赣商和徽商主动维持秩序,他们的共同敌人是西商。只要赵瀚拿下扬州,他们就算不依靠政治力量,也能把西商从扬州赶出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