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同姓异迁】-第2/3页



  常例银子有很多种,最普遍的一种,是征收赋税之时,不小心多征了几千两。既然都征上来了,那就不好意思再退回去,各级官吏分一些,其余全都孝敬给主官。

  这种官员,又有献城之功,赵瀚认为可以超擢提拔。

  赵瀚微笑问道:“先生想不想狠狠惩治杭州豪强?”

  “受了他们许多窝囊气,自然想要好生收拾一番!”石万程毫不掩饰。

  “那好,”赵瀚说道,“先生既然熟悉杭州,那就留在此地,做几年杭州府同知。惩治豪强之事,就交给先生了,一定要把大族治理得服服贴贴。”

  石万程连忙站起:“定不负所托!”

  赵瀚笑道:“不要心软,该抄家就抄家,我地盘里的矿山多得很。也不要顾及礼教,被抄家的妇人,强令她们改嫁。江西、江南、广东等省,近百年来溺毙女婴成风,有钱人又多纳姬妾,许多平民男子都娶不到女子成婚。”

  石万程欲言又止,他觉得强令妇人改嫁不妥。但想想大明的政策,那就又不算什么,因为如果放在大明,这些妇人都得打入教坊司做妓女。

  一个是做妓女,一个只是改嫁,自然要人道得多。

  而且,浙江确实溺婴现象严重,遍地都能看到单身汉。

  南直隶、浙江、江西,这三个地方,是溺婴最严重的地区,尤以溺毙女婴的数量最多!

  上百年来,很多官员都想扭转风气,尝试着做出了许多努力。

  赵瀚没有刻意去扭转风气,尽量让百姓日子过得更好,农村的女人也能分田。几年下来,溺婴现象自动消失,只要日子过得去,哪个父母愿意把孩子溺死?

  特别是江西,已经出现一股婴儿潮。

  最近三四年,大量新生儿呱呱坠地。估计十年之后,江西人口就要炸裂,到时必须大规模移民,否则人地矛盾加剧,必然造成诸多社会问题。

  赵瀚起身踱步到窗前,望着院子里那棵红楠,自言自语道:“根深叶茂,需要修一修枝丫了,否则会遮挡太多阳光。”

  蓦地,赵瀚扭头问道:“同一姓氏,若在某村超过三成,就强行与邻村交换迁徙。可行否?”

  “这……这要生出不少乱子吧。”石万程惊道。

  “趁着给农民、佃户分田,他们是愿意搬迁的,反正只是搬去隔壁村,”赵瀚微笑道,“不趁着分田做事,今后就更不容易做。”

  江南的宗族势力,比江西更加恐怖,分田都不能让赵瀚放心,必须把同姓氏的民众打乱混居。

  明代初期,江南地主有多恨朱元璋,今后就会百倍憎恨赵瀚。

  就连大明开国第一文臣宋濂,都在文章里面,暗戳戳的追思元朝。此人告老还乡之后,多次在文章里使用元代年号,以大元至正二十八年,代替大明洪武元年。

  其中,《孔公神道碑》最为恶劣:“二十八年,皇上手诏趣公入觐……”

  这是什么意思?

  元代的年号之后,紧接着就写朱元璋,朱元璋究竟是元代的臣子,还是大明的开国皇帝?

  这是大明开国第一文臣,退休之后写的文章!

  宋濂位极人臣,为何退休以后,还在念着元朝的好?

  因为元朝在长江以北,各种烧杀抢掠,强行兼并土地,由此引发许多起义。于是进攻江南的时候,就采取温和策略,对江南地主各种优待,赋税甚至比宋代还轻得多,并且官方保护江南地主的非法特权。

  元朝时期的江南地主,简直生活在天堂。

  朱元璋取消了他们的特权,提高了田亩赋税,你说江南地主会向着谁?

  赵瀚突然明白,朱元璋为什么占据江南之后,要把大量江南地主打为贱籍。为何大量抄没江南土地充公,实行畸形的官田制度,最终导致明中期的变法。

  黄宗羲回老家了,劝自己的族人投降并配合分田,赵瀚于是把吴应箕单独叫来。

  整个复社,吴应箕属于第三号领袖,影响力只在张溥、张采之下。

  “同姓异迁,此法可行,”吴应箕点头说,“肯定要闹出许多乱子,但乱在一时,能够免去今后许多麻烦。”

  赵瀚说道:“参与投效的士子,还需先生去安抚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