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地头蛇



  人家各个击破的话,没有哪个侗寨能抵挡范文的万人大军。

  而自己的京口二十万流民军,绕路而来,没个一年半载,根本就到不了!

  所以,联合侗寨势力,是势在必行了。

  关子阳询问他们,可有办法可以招募侗寨兵力的办法,所以才把九真郡太后和交趾郡太后都叫来。

  为的就是,把他们本地的侗寨利用起来。

  结果九真郡郡守灌邃、交趾太守腾畯,一个五十多,一个六十多,一幅耳不清,目不明的样子。

  关子阳气就不打一处来。

  而且,很明显的这两孙子在装傻。

  关子阳一阵冷笑,但是却并没有发作。

  林邑国大军在前,他们两郡随时会有被攻破的危险,但是表现的不配合,不禁让关子阳疑惑。

  他们没道理不和自己站在一条阵线上啊?

  “二位郡守辛苦,二位年岁已高,依然远道而来,在下不甚荣幸。”

  “来人,安排两位大人在刺史府好好休息。”

  林斌领命上前,关子阳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

  灌邃和腾畯走后,关子阳对夏侯澄问道:“这两人是什么背景?”

  夏侯澄心里意会他的意思,知道关子阳想了解的重点是什么。

  “他们都和当地的侗寨有些关系,要不就沾亲带故,要不就出生侗寨,灌家和腾家,都是本地家族。”

  关子阳心下明白了。

  原来是两条地头蛇。

  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不过现在,这地头蛇不打是不行了。

  “夏侯太尉,准备准备,带我去见识见识,这交州的侗寨到底是何方神圣。”

  夏侯澄面露为难,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关子阳又补了一句:“有何为难,尽管说。”

  夏侯澄道:“咱们带兵吗?”

  关子阳明白了他意思,夏侯澄不知道关子阳去侗寨的用意,虽然是带着劝其帮助朝廷对抗林邑国。

  但是双方一言不合,难免起冲突,这又是在别人的地盘,难免有动手的可能,所以才问带兵吗?

  关子阳笑了笑,说道:“一个不带。”

  ……

  第二日。

  关子阳带着夏侯澄,谢道韫、卫衣清四个人就到了交州最大的侗寨。

  位于雨林深处的最大侗寨,池家僮。

  池家僮其实就是僮族人,也就是壮族的前身。

  到了池家僮,远远看去,关子阳就被眼前的场景震撼了。

  这哪是什么侗寨啊,简直可以称为城市了。

  其范围实在太大,一眼望不到头,全是高高低低的木屋建筑。

  虽然看着落后,不过很是繁荣的样子。

  池家僮的首领被称为师公。

  魏晋以后,随着道教和佛教的先后传入,僮族宗教信仰体系在其影响下发生了变异。

  形成以原始的麽教为主,融道教和佛教为一体,信仰多神的宗教,并出现了半职业性神职人员——师公。

  师公有较完整的教规和组织,但无道教那样严格的修行仪轨,其职能是为民间祈福禳灾,驱鬼事神,而且是一个侗寨的最高首领,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池家僮的师公,夏侯澄是认识的,有过数面之缘,名叫池道符。

  在夏侯澄的引荐下,关子阳顺利的到了他,这个统治这数十万人的侗寨首领。

  迟道符看起来年龄很大了,和关子阳打招呼的时候,只是看了他两眼,算是招呼。

  丝毫没有因为关子阳是交州刺史的身份,而对他高看几眼。

  反而和夏侯澄打招呼时,还点了点头。

  迟道符发虚皆白,脸上的皱纹很深,皮肤有很黑,让他看起来有几分不善的样子。

  关子阳也能感受到她体内的气息波动,应该也是一品以上的高手。

  负责翻译的兵卒,也是从这个侗寨出去的。

  池家僮虽然都是僮族人,但并不是都是池家人,可以说大部分都不姓池,不过池家一直占据这师公职位,也是这里最大的家族而已。

  关子阳本就看起来年轻,虽然是刺史,池道符这样子完全没把他放在眼里。

  关子阳也不以为杵,说道:“林邑国作乱,先取日南,现在有欲北上取龙编、九真等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