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钟山雅集(4)



  “志?”

  如今东晋之志,无非北伐,收复中原。

  九品中正就是为选拔官员将领,‘志’这个题目还是很切合主题的,既是考验学子们的才学修养,也能考验学子的爱国情怀。

  关子阳对大晋,或者说对司马皇族谈不上忠心,说到底,他只是想让汉族大一统时代提前到来而已。

  结束百年的杀伐,救万民与水火,还天下一个公平?

  什么公平?

  这个问题关子阳自己也思考了很久。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社会从古至今从来没有公平过。

  现在的东晋是士族与庶族的不公平,现代的社会不过是资本与平民的不公平。

  有的人出生就是士族,有的人出生就是富二代。

  真正的公平,是社会可以提供一个人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现状的途径。

  从九品中正,到唐朝打击世家大族,举办科举,这就是进步。

  现代社会的高考,又是一次进步。

  而现在的东晋,这种途径断了。

  士族永远是士族,庶族永远是庶族。

  这就是不公平了。

  重生这个时代,附身一个庶族痴儿,也许就是命运的安排,从湘东郡的小乞丐狗蛋死的那一刻起。

  他的志,就是打通这种途径!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

  看着案台前学子们都开始咬起了笔杆子,关子阳也静下了心来。

  “自己想打破士族的社会地位垄断是万不可写出来的,最好就是描绘一下自己志在北伐,效忠大晋就行了。”

  “这个时代还没有词,不然得话,岳飞的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可问题是词是南梁时期才出现的,所以还是得写诗!”

  “哪首诗合适呢?既要符合题目,还需符合时代特征……”

  突然,关子阳灵光一现。

  有了。

  接着便是下笔如有神,一气呵成!

  旁边的谢玄还一字未写,看着关子阳洋洋洒洒竟然一蹴而就。

  露出一分怒其不争的表情:“缺之你干嘛,虽然这不是九品中正的正式项目,但是你也不能乱写一通啊!”

  “待会可是需要朗诵的,到时候在文物百官,太后面前丢了脸还是会影响你以后做官的!”

  关子阳淡定地笑了笑“我自小学文,我的水平你放心,保证是艳压群芳,哈哈。”

  谢玄“……”

  褚太后瞧见关子阳率先完成,便吩咐太监传话,将他写的诗,先传上来。

  拿着手里小小的一张白纸,先是清瘦的瘦金体入眼,便觉得眼前一亮。

  她本就爱好作诗,平时里喜欢写一些春花秋月之事,此刻却觉得手中的纸逾千金之重,不禁被关子阳的豪气所染。

  褚太后虽然名义上垂帘听政,不过掣肘与世家大族,北伐之事一拖再拖,败多胜少,此刻见了关子阳的诗,不禁心中升起了一丝匡扶天下的豪情。

  心道:“这庶族小子,可堪大用!”

  关子阳写完,足足等了小半个时辰,其他学子才陆陆续续完成。

  随着众位学子写完,褚蒜子有意让关子阳的诗压轴,于是命到众人按照完成的先后顺序,倒着朗诵。

  第一个出场的,便是谢玄。

  关子阳看着谢玄手里的诗,汗得说不出话来。

  其实诗还马马虎虎,主要是字。

  简直是只能用丑陋不堪来形容,难怪当初给自己写信,会让他姐姐谢道韫来代笔。

  接着众学子一一朗诵,大多都是以玄言诗为载体,掺杂自己欲报效国家的志向。

  不得不提的是陆纳子陆椒,以及孙绰子孙鹤松,这两个顶级门阀子弟的白纸上竟然是空无一字。

  然后随口念了两句打油诗。

  还有桓温的第二子桓石民,只在纸上歪歪扭扭地写了个自己的名字。

  连一首打油诗都没……

  真应了东汉末年的一首民谣。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黾。”

  不过此时的东晋与后世不同,‘士学武,庶学文’已经是天下公认,所以也并无人笑话他们,相反,还侧面证明了他们都是一心向武之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