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更苍张饶-第2/3页



杨奉在一旁竖耳恭听,可惜没听出多少有价值的东西。而后他又细细打量这些临淄高官,这些高官都大约三四十左右年纪,没什么架子,相互间谈及徐州的战事,都露出欢喜神态。唯一让他奇怪的是,他们中有一个青年人安然自若,百官隐隐有避让之态。还未问得此人是谁,殿中有一名文士出来说,天子已经准备完毕,可以开始朝会了。

群臣进入殿内,只留下他们三人在殿外等待,这是君臣之礼未明,还需张饶引荐的缘故。杨奉本以为会等很久,不料只一刻钟的时间,便有人带他们进殿。

还未看清殿内分布,他们便听到天子的声音,急忙跪下行礼,听人宣读对他们三人的任命。诏令任命独孤去卑为匈奴单于、杨奉为镇东将军、韩暹为征东将军,责任一如昨夜张饶所言,读完之后,三人起身谢旨,张饶便示意他们退出,而后继续今日的朝会。

对张饶而言,白波军的加入固然是意外之喜,但更重要的还是徐州一战的善后,以及如何应对关西变阵的大局。

说起来,更苍军能够如此轻易地拿下徐州三郡,主要还是兖州战事不顺的缘故,本以为阵斩兖州刺史刘岱之后,更苍军能够一举拿下兖州,却不料曹操抵抗的如此坚决,接连几次进攻均没能取得理想的战果,白白浪费了近半年的时日。于是张饶与管亥、徐和几人商议,改变策略,以大举进攻兖州为幌子,一面在大河收集船只威吓曹操,一面在往徐州的山林间疏通道路。

到七月准备完毕时,管亥率更苍军忽然南下,十余万大军突兀地穿过大柘山,越过彭城国,于四日间将陶谦包围在下邳城中,其余各郡亦无力招架,纷纷沦陷。而陶谦在固守下邳两月间,几次突围求援无果,城中粮食也接近用尽,内外交困之下,终于自刎身亡,由其子陶商捧其首级开城投降。

这次胜利之大,远远超出众人预料,除去疆土物资的收获外,还与下邳间掠得多位名流,其中不乏颍川钟氏、南阳阴氏、河南刘氏的望族。

最令人可喜的是,管亥还发现其中有现任兖州刺史曹操的父亲曹嵩,曹嵩此前高居太尉三公之位,可以说是更苍军俘虏之中官阶最高,此战被擒,无论政治意义还是战争意义上都非比寻常,管亥来信中如此描写道:“曹嵩体肥如猪,胆衰如蚁,一见我便低头求饶,不知其中竟有几分三公风流。”这些揶揄之词固然传神,但对曹嵩的蔑视与不屑,也可以说透于纸背。

此次朝会上所商议的,便是如何处理这些名士。

内府王度提议说:“陛下既然于临淄继承大统,正是一展怀抱的大好时机,为人处事,便要卓然于桓灵二帝,亲亲君子,远退小人。若是有清名于外之人,就当留入宫中,委以重任,若是恶名远扬之人,便让他们以钱财赎身。”

太尉吴霸听完,张口便问:“若是君子佳人,我们自然有用,可若是戚戚小人,又何故放他们性命?百姓黔首恨硕鼠入骨,皆剥皮杀之,只因硕鼠偷窃粮食,危及温饱,如今抓住国之硕鼠,我们岂能纵容呢?”

王度说:“太尉的道理放在太平时不无道理,但如今天下未定,群雄并起,我等身处齐鲁,四战之地,正当以宽仁交友,而不易四处树敌,还望太尉谅解。”

但这说服不了吴霸,一时间两人就这个话题僵持不下,张饶见状,便上前主持,先讨论下一个议题。

八月底的时候,凉军覆灭,陈冲刘备入主长安的消息传出函谷关。关东各郡一片哗然,很多人料想过他们获胜,却不能料想他们赢得如此利落,可与之比较的是,从二月便开战的袁绍与公孙瓒,至今仍未结束战事。关东州郡尚忠于汉室的,无不为之欢欣鼓舞,纷纷派遣使者前往关中打探消息。

而对临淄而言,这个消息显然也不可小觑,张饶亲自接见韩暹杨奉,正是要从白波军处了解到关西的详情,他此时做判断说:“关西大战,两军皆倾尽全力,纵使龙首获胜,胜亦惨胜,短时间内也不会大动干戈了。”

话音一落,司空徐和当即说道:“那又如何呢?龙首之能,我们都是亲身领教过的,当年他与刘备以寡敌众,尚能逼降大良贤师,今日他入主朝局,又怎会逊于当时?若令其稍得发展,率兵出关,恐怕便无我等的容身之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