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得失之论-第2/3页



这是陈冲首次见到刘协,他微微颔首,笑着回应说:“天子的贤名,我早在三年前便听过了,今日一见,确实是敏察善识。”

说罢,陈冲让刘备为天子介绍麾下的众人,随他们入宫的官署,都是州府里六百石以上的官吏,除此之外,还有拓跋鲜卑王子拓跋匹孤,匈奴左贤王刘豹、左日逐王刘宣三人,天子见其中多有青年人,不似尚书台中多是暮年老人,心中非常高兴,便征询董承建议,为他们每人分发一条玉带。

谢礼之后,众人一齐进入台内。天子坐主席,董承在主席下另置五席,由司空淳于嘉、太尉马日磾、并州牧陈冲、护匈奴中郎将刘备四人与自己并坐,其余人分坐两旁。

董承本欲立刻与陈冲相谈辅政让位一事,不料陈冲却说:“如今西京大乱方定,我等也是初入京师,正是稳定人心的时刻,今日若谈军国大事,未免仓促,不若在外朝商议,聆听百官意见后,再做打算。”董承只好暂且做罢,转而问起并军的损失,陈冲也如实告知,战事结束不过一日,陈冲所知也不过是大概而已,肯定有所偏差,但众人得知战损靡费,也都不免咋舌,心想这种战事,可能三四年内是不会再兴起了。

刘备又出口问吕布的情形,董承则回说还在修养,受伤之后,太医为其拔出了箭头,但这几日间仍然时昏时醒,也不知道是否能够好转。刘备闻言太息,他对当年吕布在祁县冲杀的情形印象深刻,心中是颇为佩服的。

不料这时候,天子忽然开口问道:“陈卿,先帝在时,曾对我谈及群臣,对陈卿评价最佳。极言陈卿博学,又通达治国之道,我深为仰慕。如今国家连逢大变,毁祸频生,我担忧至极,不知陈卿可否教我,一谈治国得失。”

众人一愣,都不料天子会说出如此话语,陈冲更是始料未及。转眼看了眼刘备,刘备对自己微微点头,陈冲这才低头沉思,片刻后抬首,对天子娓娓说道:“陛下,治国乃大道,所谓道可道,非常道,绝非一时能言语明白的,若陛下有好知之心,不如谈人物得失。”

天子闻言深以为然,便改问说:“陈卿以为司徒执政如何?”

陈冲说:“司徒执政,徒有识人之明,却无用人之量,臣此前已有上表。”

“卿表委婉,不如在台中明言。”

陈冲扶额片刻,说:“司徒有能,知晓何人忠心,知晓何人可用,能将其一一揽于麾下。而其难在,司徒更知晓董卓好恶,令董卓无疑,故而能以诈术得人和,暴起而灭董氏,兵法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便是如此了。”

天子点头,又问“用人之量又从何说起?”

陈冲答:“司徒得势之后,不能以才能品性用人,而以亲族党羽为重,更以恩怨好恶为重,所用之人皆为亲信,虽有忠谏之言,亦弃置不用,故而有当下之乱,亡身之祸啊!”

说到这里,在场所有人都心中感慨,若王允能够赦免凉人,又何至于此呢?

天子沉默片刻,心中想到王允对自己教授的《万章》一节,也说不清心中是何滋味,突然又问陈冲道:“陈卿以为,比司徒而言,太师执政如何?”

气氛一时冷清起来,天子是由董卓所立,董卓虽对朝廷百官多有无礼之处,对天子却也算是毕恭毕敬,若非他毒杀兄长,天子对董卓其实并无恶感,故而言语中仍称呼其为“太师”。但他是天子,可以不必忌讳,陈冲就要考虑再三了。

陈冲沉默片刻,答说:“董卓有用人之量,无识人之明,与司徒五五之间。”

“陈卿此言何解?”

一片愕然里,陈冲说:“董卓前后用人,不拘亲疏,能抑好恶,其军中既有徐荣等燕人,也有吕布等并人、皇甫嵩等仇人。前雪陈蕃之案,后昭党锢之白,便是臣之并州牧一职,也是董卓授予。董卓之用人,可以说是上品了,单论用人气量,当今天下恐无人可及,故其能行伊霍之事,成废立之举。”

“但他虽能用人,却不识人。前授袁术后将军之职,后迁袁绍于渤海之地,广封袁门于关东各郡,不知诸侯割据之志,也不知朝中群臣怀忿久矣,酣然如醉,以致诏书车载,恩宠斗量,却使关东割裂,四海分崩,进而遇吕布之刺。这皆非其无道的缘故,而是他识人不明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