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 斤斤计较(求月票!)



  “丞相,谡以为张郃必不敢轻动……”

  “幼常,不可武断!”

  “丞相,谡以为司马懿远在千里之外,必不会来援,即使来援也赶不上趟……”

  “幼常,统军打仗须稳健为先!”

  “丞相,……”

  “不妥!”

  “……”

  大帐中,就如何攻取武都、阴平二郡,马谡与诸葛亮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在司马懿会不会率军来阻挠这个问题上,马谡与诸葛亮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诸葛亮认为司马懿必会率军亲至,阻挠蜀汉扩大地盘,所以很有必要拿下建威。

  马谡却不认为司马懿会来,依据是司马懿远在关中平原,与陇南地区相隔千里,等其得知陇南有变,想来阻挠已然为时已晚。

  当然,不能忽视的是,陇右还有一支曹魏的兵马,也就是驻扎在西县的张郃。

  但张郃不足为虑,其麾下目前只剩两三万人马,还要兼顾防守陇右五郡,兵力上已经是捉襟见肘,即使想要派兵前来阻挠,怕是也派不出多少人,影响不了大局。

  所以马谡对此次军事行动很有自信,认为这是唾手可得的战功。

  况且,纵观另一时空里蜀汉历次北伐过程,几乎每一次都是以诸葛亮先攻占曹魏的部分地盘开始,之后曹魏大军进行反扑,将蜀汉北伐大军赶走,恢复对这些地区的控制为结束。

  唯独第三次北伐,诸葛亮夺取阴平和武都两郡后,曹魏方面却一直没有出兵夺回两郡。

  究其缘由,要从十一年前那场汉中之战说起。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魏蜀两家在汉中地区展开了长达一年零七个月的汉中争夺战。最终以曹操被迫退出汉中及武都(包括下辨)、阴平三地,刘备控制了汉中而结束。

  武都及下辨作为无人区,成为了两家的缓冲地带,阴平郡则被西面高原上东迁来的羌人,及从武都西遁的羌人给占据,作为羌王彻里吉的大本营。

  其实一开始,武都并不是无人区,有很多羌人和氐人在此生活。

  但在撤出汉中之前,曹操见刘备攻取汉中后,大军逼进下辩,便以武都孤远难守为由,迁徙氐人五万户至天水、京兆、扶风等地。武都也就因此出现了大片无人区。

  也就是说,曹操在撤出武都之前,已经将武都的绝大部分当地百姓迁走了,没有给刘备留下一根毛。

  之后,尽管曹魏重新控制了阴平和武都两郡,仅仅是将其作为与蜀汉之间的缓冲地带,一没有在这里发展农业、二没有进行任何人口迁移。

  因此,马谡推断,当自己率军实控阴平时,曹魏不会对此有所反应,毕竟阴平乃至武都郡所剩人口及资源不多,即便丢掉也对曹魏毫无影响。

  原时空里,无论是前期的曹真还是后期的司马懿,在阴平、武都二郡被蜀汉实控后,都没有发起夺回两郡的军事行动。

  这才是马谡敢于在诸葛亮面前再次夸下海口,甚至不惜立下军令状的原因。

  拿下阴平和武都两郡,对他来说轻而易举。

  除此之外,马谡自信的依据还有一方面――羌人的好感。在系统帮助下,生活在武都西面及阴平的十数万羌人,对蜀汉抱有了极大的好感,无时不刻想要投入后者的怀抱。

  这就足够了。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阴平郡和武都郡都在祁山的西南部。蜀汉攻取两郡,无须经过祁山,直接从汉中向西北即可攻入武都,然后再向西南可达阴平。

  尤其是在马谡夺取了下辨城后,除北面张郃驻扎的西县外,蜀汉已基本上实控武都郡大部分地区。

  现在唯一担忧的是,曹魏大都督司马懿是否会率部驰援陇南,阻挠蜀汉实控二郡。

  考虑到这一点,诸葛亮给马谡提出了一个中肯的建议――即派一员偏将率偏师去取阴平,马谡则率主力分别攻取建威、西县,阻断曹魏大军的增援路线。

  马谡却对这个提议丝毫无感。

  他知道诸葛亮说的有道理,此举是比较安全且谨慎的做法。

  但他只想率主力逼近西县,扼住张郃南下的道路,然后慢慢地把后者磨走,全据武都郡。

  强攻城池这种事,他马谡是绝对不会干的,他觉得这种徒增伤亡的打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