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身揽二女,睥睨四方!



  “光照六尺?”

  场中,一道道惊呼声响起,不少人,都难以置信地揉着眼睛,怀疑自己是否看错了。

  ……

  “咦?”

  苏木略微惊讶了下,看到一缕明显粗壮了些的‘文气’,沉入了【文鉴】底部。

  “不错,文气六尺。”

  他颔首确认。

  ……

  听到苏木的亲口‘鉴定’。

  在场与会者,顿时爆发出一阵哗然。

  “我知道杨公子这诗作得好,却不曾想,竟有如此高的质量,能有六尺文气!”

  有人惊叹道。

  “可不是?文曲星下凡啊!”

  “不出意外,杨公子这诗,就是今晚‘七夕诗会’的魁首了。”

  “也不一定。”

  有人反驳道:“那些前辈,如千秋书院的‘赵山长’,还有寇主薄,乃至杨公子的父亲——杨知县,都非易于之辈。”

  “这么说,倒也有理。只是不知,今晚的‘诗会’,是前辈称雄,还是新人加冕?”

  “不管怎样,都有得看了。”

  ……

  “好!”

  杨昭这个当事人,看到自己的诗文气六尺,激动地狠狠一握拳。

  旁边的二代们,纷纷恭维着。

  “我就说嘛,魁首不过是杨兄囊中之物……”

  “厉害,杨兄果然文采斐然,我不如也!”

  “看来,那琉璃杯、‘灵果’、【琼浆玉露】,皆是要被杨兄得了,提前恭喜了!”

  “杨兄,‘灵果’、【琼浆玉露】,我也不敢想,只是那琉璃杯,你得了之后,可否借我把玩一二?”

  ……

  “好说!好说!”

  杨昭听着周围人的恭维,脸上带着自矜的笑意,微微颔首。

  可就在这时——

  杨慎行那边桌上,一个衙门文吏起身,拿出所写之诗出列。

  看到这一幕。

  杨昭面色难看:“爹爹不是说,他们这一辈的,不会参加么?”

  ——之前,他灵感勃发,沉心作诗,还真没注意到那些‘前辈’,也纷纷写诗,要参与进来。

  不过。

  杨昭心思灵慧,方才只是没往这里想,此刻略一转念,就明白了:“应该是:那位苏真人追加的奖励,让这群老不羞的坐不住了,宁可不要面皮,也要争上一争!”

  “即便如此,又如何?”

  他心下一哼,重新恢复了自信:“我这次超常发挥,就算面对那些前辈,也胜算不小!”

  ……

  而杨知县一桌,看到杨昭大出风头,气氛就有些诡异。

  他们一个个的,心中不淡定了,但嘴上还要恭喜。

  “恭喜杨知县了!”

  “令郎文采出众,令人佩服!”

  “长江后浪推前浪。杨公子这首诗的水平,已超出我不知几许,惭愧啊!”

  “不错,依我之见,杨公子有魁首之资……”

  ……

  即使是千秋书院的赵山长,尤擅诗词的寇主薄,此刻也不太自信了。

  毕竟,作诗这玩意儿,除了天赋、经验,还非常看状态——灵感来了,超常发挥,吊打‘老前辈’也不是不可能之事。

  “哈哈!”

  杨慎行看着这群坐蜡的‘老油条’,脸上的笑意掩饰不住,谦虚摆手道:“魁首却也未必,犬子年轻,还要各位手下留情。”

  “杨知县这说的哪里话?我自认才华不如令郎,也不如各位上官,就拿出‘拙作’,来个抛砖引玉吧!”

  一个衙门文吏,自知‘诗会魁首’已无希望,便卖了个好,起身站出来。

  ……

  接下来,这群年长的‘前辈’,也纷纷递交诗词,送到苏木这里,以【文鉴】鉴定。

  这些人的诗词,比之前明显高出一筹,清一色三四尺的文气。

  其中。

  杨慎行一手《咏七夕》,得了五尺清光的异象。

  寇主薄以‘素有诗才’,所做之诗,清光更是五尺有余。

  千秋书院的赵山长,诗词投入【文鉴】,更是涌起将近六尺清光,只比之前的杨昭弱了一丝。

  在场之人,纷纷为其叹惋。

  说实话,在许多人眼里,比起杨昭的诗,赵山长之诗,甚至更好一些。

  但。

  这种好,是:对仗工整,辞藻华丽,典故信手拈来——也因此,多了一些匠气,少了些许文气,在【文鉴】判定中,反而不如杨昭。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