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三:误人



        和绝大多数大庸百姓一样,“道门”二字在刘简心里边简直高可凌云。

        经书是什么,是道门高功传承下来度世人的法门,读之前要焚香沐浴,心存敬意,便连纸上沾了汗渍,都不免心生惶恐,  觉得玷污了这玉字金章,又怎可对这些词句生出质疑?

        可坏就坏在,西边那位同院说的东西,的确有理。

        头天晚上,刘简对李蝉留下的话不敢细想,忐忑到半夜,  在床上辗转反侧,那些离经叛道的语句却在心中回荡不休。他终究没忍住,  起床秉烛读经,  试着逐字逐句地,剔除那些繁冗之处。

        每删掉一处醮仪的步骤,弃掉一个祖师之名,刘简都心惊胆战,仿佛觉得自己正在行欺师灭祖之举。他脊背发凉,到后面,额上沁出豆大的冷汗。又的确觉得,原本晦涩难懂的经意,竟直白通畅了一些。

        要细细分辨、揪出经书中的每一处冗余,对刘简来说,当然不是十天半月就能完成的功夫。不过,只是尝试了一番,改变了读经的态度,从跪着读,  变成站着读,读经时的体会,就有了可以察觉的明显变化。

        这法子的确有用。这念头一冒出来,  便被刘简忐忑地压下去。

        若将那些词句视为赘余,  岂不是否定了传承经书的道门?这简直就是入了左道,想必是读得不够通透,才未理解其中深意。

        可这读经的法子,又确切让人舍不得放弃。

        刘简便如此纠结了两天两夜,一篇《明宝经上部》,把他读得头昏脑胀,心乱如麻。

        第三日清晨,鹿鸣书院早课结束,刘简收好经书,刚要离去,却被讲书喊住了。

        鹿鸣书院有八位讲书,喊住刘简的这位讲书姓崔,名含真,四十多岁的年纪,曾是崇玄署的署学生,在玉京踯躅十余年,终究没进得了乾元学宫,  于是回到鹿鸣书院,向后继的学子讲书。

        刘简素来敬佩这位崔讲书,  只因崔含章虽然古板严肃,  但相较于其他几位讲书,他并不那么势利,对寒门学生也颇为关心。可当下,被崔含章喊住,刘简也不免心中忐忑,这位崔讲书虽然面冷心善,训斥起学生来,却严厉得很,丝毫不顾忌情面。

        刘简忐忑道:“先生唤我何事?”

        崔含真打量刘简一番,才说:“日前你练灵飞拳,出了些问题,如今好些了么?”

        刘简道:“多谢先生关心,练功的岔子,学生已经解决了。”

        崔含真惊讶得眉毛一抖,“看来你在吐纳行气法上悟性不错,这几天我见你神不守舍,又面色极差,还以为是你练功出了毛病。几日前,张延甫来讲学,你似乎也没来听讲。你是遇上了什么烦恼?”

        刘简被那上半部《明宝经》烦扰了几天,别说道学精进了,就连以往打下的基础,都被不时冒出的疑心动摇着。眼下崔含真主动问了,刘简找到了救星一般,说道:“是读书读得有些疑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