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同年-第2/3页





        大船抵岸,众人纷纷下船,陈有鸟又坐上了马车,老覃赶车,继续前行。

        是夜,他们一如往常般错过了宿头,天空响起闷雷声,似要下雨的样子。

        冬去春来,雪化雨至,季节转换的常态。

        拉车的健马,也是疲态尽显,跑不起来了。此马自不会是原来的那匹,途中换过好几匹了的。

        老覃问道:“先生,有雨将落,马也跑累了,要不要就近寻个地方落脚,歇息一番?”

        “好!”

        陈有鸟答应道,计算后面的行程,的确不再需要那么赶了。

        又走了一段路,在雨点稀稀拉拉落下之际,马车停在一座寺庙门外。

        这是一座真正的释家寺庙,而不是道观。

        当下车来看到时,陈有鸟不禁有一刹那的恍惚。

        根据史籍记载,释家曾经鼎盛一时,各地寺庙遍地开花,有“青山处处敬大佛”的名句。不过由于某些缘故,近代的大胤皇帝皆抑佛信道,建立道庭。而释家屡遭打击排挤,众多僧侣不得不还俗归乡,数之不清的寺庙经营不下去,纷纷破败。地理位置在城区的,或被衙门没收,或拆毁改建;至于坐落在荒山野岭的寺庙,大都因为无人打理而成为蛇虫鼠蚁的乐园。

        眼前这一座位于山坳之上,多处残破,明显也是败落了的。

        然而当踏入前院,却见到右边偏殿处竟漏出昏黄的灯光。

        老覃何许人也,第一时间便察觉到了:“先生,有人住在那里,就不知道是什么人。”

        这座寺庙的位置其实并不算偏远,就在官道边上。

        此道是前往京城的重要途径之一,日常繁华,多车马行旅经过。众多行客,其中难免有错过宿头,而不得不临时到寺庙来过夜的人。不仅这样的寺庙,像山神庙、土地庙那些,也是行客们的选择。有瓦遮头,总比露宿荒郊,遭受风吹雨打好。

        其实重要的官道两边,每隔一段距离,基本都会建立有茅草亭子,有“十里长亭,五里短亭”的说法。只不过错过了,老覃才把马车赶到这寺庙来。

        相比简陋狭窄的亭子,寺庙即使败落了,也要舒适得多。

        听到了动静,左边偏殿处木门打开,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小厮走出来,他手里拿着根短棒,一脸戒备的模样,叫道:“你们是什么人?胡乱闯进来,好生无礼。”

        老覃回答:“我们错过宿头,要到此过一夜,以避风雨。”

        小厮“哦”了声,见老覃和陈有鸟不像是恶人,随即又回屋去了。

        老覃晒然一笑:“这厮态度像是此间主人,倒是奇了怪。”

        寺庙败落,原来的主持僧侣离散无踪,此处便成了无主之地,来来往往的人,不过都是过客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