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八章 给女儿出头的父亲



  如此大的权力,按照李正的性子,这小子不去碰这些也能想得明白,朝堂上的权力或者说给他的官职,他能不做就不做,他能不接受就不接受,躲都来不及,他敢接这份权力吗?

  活字印刷可以作为国本,更是社稷的基础。

  站在一旁的小太监看到了陛下眼中闪过的一丝狠厉,当即心惊胆战地低下头。

  看着奏章中的黑料,李世民忍着笑意,竟然连自己都不知道世家有如此多的黑料。

  李世民开口说道:“按照泾阳印书坊现在的规模一天可以印多少书?”

  小太监低声说道:“一天应该可以刊印六千有余。”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一天六千一个月能有多少本,或许不出几年大唐就要不缺书籍了,大唐会有更多的读书人。

  心中舒坦了不少,李世民对身边的太监说道:“崤山的兵马还没有动静吗?”

  太监点头,“传来的话语确实是这样,段纶好几次想要见驻守崤山的大将军张亮,但张亮大将军似乎没有任何想要答复段纶的样子。”

  放下手中的奏报,李世民低声说道:“对方有什么把柄吗?”

  小太监站在李世民的身侧小声说道:“张亮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他家的田亩近日多了不少,洛阳的州府官吏没有上报,这件事一直瞒报到现在已经有些日子了。”

  李世民思量半晌说道:“把这个消息交给段纶。”

  “喏!”

  小太监急匆匆离开。

  李世民走向甘露殿的后方,这里还有一张地图,画着的是中原的地图。

  一直以来崤关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在以前又叫做虎牢关,素有洛阳八大关之称,位于关中腹地,连接关中南北的要道。

  谁占据了崤关,就占据了关中最肥沃的一带,李世民到现在还记得当初和窦建德在崤关一战时的情况。

  如今段纶作为御史在世家地界巡查。

  世家的地盘又在崤山以东,崤关的将领是谁就显得至关重要。

  甚至可能还会引起兵变。

  不得不慎重,当初张亮驻守崤关也是父皇的旨意。

  李世民收回眼神,看向幽州方向。

  如今幽州也需要将领驻守。

  想了好一会儿,李世民这才走出甘露殿,独自一人走在安静的宫内。

  坐在立政殿的长孙皇后见到李世民回来,对一旁的宫女说道:“准备一些点心。”

  宫女点头去办。

  李世民走进立政殿舒缓着四肢,“今日孩子们可都还好。”

  长孙皇后说道:“都还好,就是高阳闹腾了一些。”

  李世民看向在一旁床榻上已经睡着了的高阳,低声说道:“受累了吧。”

  长孙皇后摇了摇头,“这些日子去夜里去泾阳的刺客也越来越多了,妾身有些不放心长乐和李正,如今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五姓为了除掉李正什么事情都会做得出来。”

  李世民面色沉重地说道:“朕会让李君羡带人去保护,那些杀手朕也会让人查清楚。”

  长孙皇后点了点头,不过神色中还是有些担忧。

  看李世民正在翻看着书籍,长孙皇后也不好再多少什么,坐在一旁缝补着衣服,又多看了几眼正在酣睡的高阳。

  第二天,天还没亮,刚睡了两个时辰的李世民起床在立政殿内打着太极拳。

  天边刚出现鱼肚白,小太监来禀报道:“陛下,时辰到了。”

  李世民停下打太极拳的动作,回到立政殿中,长孙皇后帮李世民整理着衣衫。

  衣衫穿好,李世民低声对长孙皇后说道:“观音婢,你放心朕绝对不会让丽质和李正有半分差池,在朕眼皮子底下行刺朕的驸马,朕的女儿,朕会让他们血流在朱雀大街上!”

  李世民的语气很重,看起来不像是一个皇帝的语气,更像是一个父亲为了自己的女儿说出来的话。

  看着陛下走出立政殿,长孙皇后脸上也终于有了笑容,能够听到李世民说出这样的话,心中踏实了很多。

  多少年了,从玄武门的事情之后,陛下在很多事情上有过退让,当初的阴霾笼罩在很多人的头上,那是全天下士族对陛下的指责,弑兄囚父的责骂声。

  那时候的日子很不好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