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绿化



  “水车?”

  李义府细细想了想,这次一拍脑门说道:“对呀,有了水车就能灌溉了。”

  又尴尬地笑了笑,李义府立刻招呼村子的人去制作水车。

  泾阳村浩浩荡荡的开荒又开始了。

  附近村子的人也前来围观,虽说对泾阳开荒的事情已经见怪不怪了。

  但还是愿意来看看。

  两千多人的开荒队伍,在田地里忙活着。

  在这片荒地的另外一边还有很多泾阳村民正在建设养殖场。

  已经是夏天了,艳阳高照泾阳村子里的建设任务又热火朝天地开始了。

  李正让大牛带着狄仁杰和裴行俭几个孩子一起忙着打造着水车。

  之前村子里的几架水车就是大牛这群孩子们做出来的。

  李治忙活地一头大汗,孩子们一直干到下午才停下打算明天在接着做水车。

  “晋王殿下觉得如何?会不会太苦了?”李正吃着干粮问道。

  李治也吃着干粮坐在泾阳河边,和别的孩子一样,把脚放在清凉的河水里。

  忙活了一天脚是最累的。

  李治吃着干粮双脚在河水里晃荡着说道:“不苦,我觉得挺好玩的。”

  李正摸着李治的脑袋,“我马上就要做你姐夫了,你的嫁妆准备得如何?”

  “呵。”李治轻蔑一笑又咬下一口干粮说道:“李正,你连我这个小孩子钱都要,果然和我皇姐说的一样你就是个死要钱的。”

  李正琢磨着,“原来你姐姐一直在说我的坏话,看来等她嫁过来之后,我要好好制定家法了。”

  李治懵懂地看着李正,“家法是什么?”

  “国有国法,家有家法,晋王殿下连家法都不知道,果然陛下还是疏忽了你们的家教。”

  “家法和家教有关系吗?”李治问道。

  “应该有关系吧。”李正想着说道。

  到了傍晚时分可以看到不少的村民已经回到了村子里,今天的开荒告一段落了。

  到了明年泾阳就可以有更多地粮食。

  大唐民风淳朴,村民对开荒这种事情很高的激情。

  早年前关中遭了灾之后,泾阳村民对粮食很看重。

  粮食这种东西越多越好,少了一点心里都会不踏实。

  如今泾阳的存粮足够泾阳村民吃一年的,可种田这种事情还是不敢落下。

  贞观二年以来的旱灾蝗灾,水灾给太多的人心里都蒙上了阴影。

  深怕有一天再来一场灾难导致关中又饿死人。

  大唐上上下下都把粮食看作是重中之重。

  李义府回来禀报着如今开荒的情况,“县侯今天一共已经开荒了三百亩到时候还要翻土回填,烧桔梗肥田,老村长说这里的地不是太好,用来种田还要先玩水渠,让地先湿一段时间,大多数的人手去挖沟渠了。”

  李正点头,“新养殖场的情况怎么样了?”

  李义府翻过一页册子回答道:“还在打地基,明年估计可以把地基夯实。”

  李正又说道:“长安多风沙,我们已经修建好的新路两旁多种一些树。”

  李义府好奇问道:“已经种上了。”

  “长安以西一带很容易出现沙尘特别是陇右一带的方向,多种点树木,树木可以挡住风沙,这和我们之前修到长安的路不一样。”

  李义府记下李正的要求,“要种多少?”

  “里外三成,种三行。”

  李义府心中盘算了一会儿说道:“大概是五千棵树。”

  李正点头,“安排下去吧,工钱你照例结算,这件事交给许敬宗去办。”

  “明白了。”李义府点头。

  李世民对绿化这种事情并不上心,对风沙这种事情也不是那么地上心。

  对他们来说能够解决民生让中原的百姓都吃饱饭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更不要说在坏境上做出什么成就来。

  李正知道只要在,陇右一带建设出一片广袤的绿化带就可以挡住大部分的风沙。

  似乎每个皇帝都不是这么关心这样的事情,对他们来说上苍是需要尊敬的。

  雷霆雨露都是上苍的恩泽,从思想上压根就把这种事情当作了自然现象。

  不会想着这种情况是可以改变的。

  到了数百年之后这种沙化的情况会越加严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