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六一章 推销商的爷爷到过圆明园-第2/2页





    出于一种习惯上的谨慎,大家首先是仔细观察。

    那些东西摆得那么井然有序,使你觉得只能看,不能动。还是有人经不住‘诱’‘惑’,就先动手了。

    不过,日记里并没有说是谁先动的手……。

    对于事实的真相,也就是英国人和法国人应负的责任,苏珊娜的爷爷,当时还是英国的一位伯爵,他是无法否认的。

    他还谈到劫数问题,认为那场浩劫在所难免,谁也阻止不了。

    苏珊娜的爷爷和别人一样,目击了抢掠行动,但却无法阻止。

    又或者,他根本就没有打算阻止,只是在日记里尽量把自己描述得更好一些。

    对当时发生在眼皮底下的事,苏珊娜的爷爷意识到它的严重‘性’,而且为之感到痛心。

    但他认为,对圆明园的洗劫是情理之中的事,只要是发生在战时的事情,都是合理的。

    不过他谴责“糟蹋”行为,认为那是“犯下的唯一错误”。

    这种无耻的说法,让苏珊娜感到脸红,所以这段日记,她并没有给张天元看。

    苏珊娜的爷爷还对法国人和英国人的抢掠方式加以比较,这起码是人们没想到的一点,在此值得一提。

    他津津乐道地对两个“联合的民族”在抢掠方面的“特点”进行对比:法国人毫无章法,甚至是一种无政fu状态;而英国人则是有组织有安排,有条不紊。

    法国人堂而皇之地抢,而且都是单个行动。

    英国人比较有条理,他们能很快就明白应该怎么抢,而且干得很专业。

    他们都是整班行动,有些人还拿着口袋,都有士官指挥。

    有个难以置信,但又是千真万确的细节,就是那些士官都带着试金石。

    见鬼!

    他们是从哪儿‘弄’到的试金石?

    由此看来,掠夺的方式和手法多种多样,没有一定之规,就看你是业余的还是专业的!

    欧洲人更多的是搜罗宝石和贵金属、金子和银子。

    军官们特别感兴趣的是有可能在巴黎和伦敦高价出手的“奇货”。

    而衣物、丝绸和皮货,还有各种首饰,对英军中的印度籍士兵最有吸引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