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九七章 鬼迷心窍-第2/2页





    我朋友没再信誓旦旦的说是翡翠的,怕引起纷争,授人以柄。

    他挖空心思,琢磨主意,最后确认用示弱的办法装糊涂,装作不认识是何质地。

    强调绿色漂亮,强调雕工好,并尽量拍出良好效果的图片,展示到网上。

    示弱或装作不懂行是非常好的计策,好多骗子都在用,尤其是那些看似无知的农民,应用的炉火纯青。

    他们装出没见识的样子,透露出诱饵——他不懂,所以把好东西当烂白菜一样卖掉,就显得太自然不过了,那些自作聪明的买家以为捡了便宜,没想到是人家做局。

    我朋友上当由于太过自负,高估了自己的聪明。

    对鉴定真假一无所知,却自鸣得意,一点不谦虚,弄得真跟行家一样,才敢于下手买货,最终吃亏。

    我朋友相信像他一样的藏友们是有的,他需要等一个半瓶醋。

    我朋友把破绽卖给他,让他以为碰到了傻子,不识得自己的宝贝,给他捡漏的机会。

    由此,我朋友介绍说不知何种玉,根本不提翡翠俩字,却把特征说的极像翡翠。

    过了一段时间,果然有人上钩了,果然如我朋友所想,他以为卖家不知道是翡翠,以为捡漏了,忙不迭的把钱汇过来,催促发货。

    交易顺利成功,我朋友赚到一倍的钱。

    他的负担解除了,却把危机转到别人身上,此举谈不上道德,但我朋友不能不这样做,因为他要吃饭,承受不起过多的亏损。

    而且卖假货给一个能出得起价的人,又不是往死里坑,完全可以心安理得。

    对此行为,好多人会不屑,会看不起,会怒目而视,可我朋友是商人,需要利润,他几乎家徒四壁,需要吃喝,讲不起风格。

    况且,古玩这个行当,什么档次的买家买什么货,新手就爱买新的假的,你给他老的他也不要,难道不是如此吗?

    古玩人就这种揍性,遇到自认为捡便宜的时候才容易掏腰包,大多数上当的不是因为此吗?

    何况那老兄不买我朋友的假货,也会买别人的,他的眼力在那个水平,就是上当的宿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