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五零章 龙袍-第2/2页





    即使它们的面积相对很小,再加上清代帝王礼服色彩鲜***案丰富,使人们忽略了这拥有悠久历史、蕴含丰富的纹饰。

    其实十二章纹包含了至善至美的帝德,象征皇帝是大地的主宰,其权力“如天地之大,万物涵复载之中,如日月之明,八方照临之内”。

    除了以龙袍为代表的吉服之外,清代皇帝的礼服、常服、行服中都不乏汉民族文化的印记,我国传统服饰的一些特征其实在满清统治者的服饰中得到了一脉相传。

    龙袍十二章纹包括: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十二章纹发展历经数千年,每一章纹饰都有取义,日、月、星辰代表三光照耀,象征着帝王皇恩浩荡,普照四方。

    山,代表着稳重性格,象征帝王能治理四方水土。

    龙,是一种神兽,变化多端,象征帝王们善于审时度势地处理国家大事和对人民的教诲。

    华虫,通常为一只雉鸡,象征王者要“文采昭著”。

    宗彝,是古代祭祀的一种器物,通常是一对,绣虎纹和譐纹,象征帝王忠、孝的美德。藻,则象征皇帝的品行冰清玉洁。

    火,象征帝王处理政务光明磊落,火炎向上也有率士群黎向归上命之意。

    粉米,就是白米,象征着皇帝给养着人民,安邦治国,重视农桑。

    黼,为斧头形状,象征皇帝做事干练果敢。

    黻,为两个己字相背,代表着帝王能明辨是非,知错就改的美德。

    清代皇帝的衣料由内务府广储司拟定式样颜色及应用数目奏准,对缎匹长阔尺寸、质地、花样、色泽都有明确的规定。

    如档案中的“敕谕”多次记载要求官局所织缎匹“务要经纬均匀,阔长合适,花样精巧,色泽鲜明”,如质量不合格,需补赔罚俸或受鞭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