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三五章 罪人(二)-第2/2页





    1915年3月,他的“卢芹斋来远公司”在纽约开业了。

    卢芹斋深知:想要成功,必须信誉卓著,因此他悉心营造名望和赢取信任。

    除了在穿戴上一丝不苟,他的举手投足同样优雅。

    他言谈审慎,从不夸夸其谈,还写得一手漂亮的好字。

    即使在他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他也待人谦恭,从未有过一点趾高气昂。

    平时的言谈中,也是一口一个“鄙人恳求”、“贵馆”、“请允许鄙人冒昧地”诸如此类的谦词。

    他从不忘记道谢,无论是有求于人还是纯粹出于恭维。

    在美国人眼中,一个有教养的欧洲人能有如此的修为也就罢了,但一个中国人竟如此具有绅士风度,则着实令人惊讶。

    对于华人的仇恨和偏见,使得许多私人收藏家一开始也同样对卢芹斋缺乏信任。

    1918年12月,当卢芹斋向小约翰·洛克菲勒推销一件中国古董花瓶,对方却怀疑这是一件赝品。

    他在信中写道:

    瓶底做工不够精细,让我对它所属的年代有所怀疑。还有其它一些地方也让我不放心。姑且不说标价不太合理,如果没有其他专家鉴定其真伪的话,我想我是不会掏钱的。所以,如果你希望我不要去咨询其他古董商中的行家,那我就只能放弃这笔交易。

    更有甚者,小洛克菲勒还在信尾附言:

    您能否寄一张瓷瓶修复前的照片给我?

    卢芹斋想方设法来让客户相信自己的可靠,所以他待人接物总是非常殷勤,他回复说:

    您对我的信任有所保留这完全可以理解的。毕竟这是我有幸第一次和您打交道。但是,请您相信,我绝对不会欺骗您。如果一件东西真假未明,我是绝对不会出手的。

    1912年1月1日,民国成立,内忧外患的中国一片混乱。

    但对卢芹斋来说,好戏才刚刚开始。

    他借助在国民党中的人际网络,同时不惜花钱打通关节、浑水摸鱼,寺院、陵墓和私人收藏他无所不及。

    此时正值其前恩主张静江辅佐革新居功至伟,成了孙中山最器重的人,在国民党内风头一时无两,成了掌管党产的“财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