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三零章 高昌吉利钱-第2/2页





    辖境当今和疆吐漏番地区,“高昌故城”遗址在今吐漏番市东。

    地处天山南路的北道沿线,为东西交通往来的要冲,亦为古代和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之一。

    高昌国历史文献,在和中均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公元5世纪中叶至7世纪中叶,在这个狭窄的吐漏番盆地中,曾先后出现四个独立王国,分别是阚氏高昌、张氏高昌、马氏高昌及麴氏高昌,640年,唐朝灭麴氏高昌,并设立安西都护府辖制此区域。

    安史之乱时高昌被回鹘侵占。

    这个高昌虽是个地方性政权,许多对历史不感兴趣的朋友甚至都不知道它曾经的存在,但在其200多年历史上却经历过好几个朝代的更迭,最早可上溯到北魏,最晚则可推到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君主的姓氏则先后有沮渠氏、阚氏、马氏、麴氏四姓,究竟这种“高昌吉利”是哪个“高昌”所铸造,从清代开始收藏家们就争论不休。

    这还不算,到了民国,又有许多名家认为,高昌在当时属于落后地区,既没有必要、也没有技术条件铸造如此精美的铜币,不仅如此,出土的“高昌吉利”铜钱数量如此稀少,且品相几乎都保存得十分完好,仿佛没有用过一般,这是很不寻常的。

    因此有人认为,“高昌吉利”四个字未必代表“高昌国”的钱币,而很可能不过是“厌胜钱”常见的吉祥话,因此这些铜钱可能是五代十国甚至明朝铸造的。

    数量稀少且没有流通痕迹,表明这些“高昌吉利”并非一般铜钱,这个推断是符合逻辑的,但就此认定其为“厌胜钱”则根据不足。

    因为“厌胜钱”系民间私铸,不能流通,一般而言都比较粗糙,而“高昌吉利”却厚重精美,是铜钱中的佳品,更可能系官方发行的纪念币或镇库钱。

    至于“高昌落后造不出这么好的钱”、“和疆用不上铜钱”则更是偏见和臆断。

    根本不靠谱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