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一四章 上浦老银器-第2/2页





    近代中国银器外销始于广省。

    在五口通商之前,广省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中国唯一得到清政府批准的对外开放的城市,因此,广省的外销银器也最早出口到欧美市场。

    随着19世纪6年代中国外贸中心的转移和上浦国际化都市进程的加快,19世纪8年代上浦出现了一批专门制作、销售外销银器的商行,如“联和”洋行、“鸿昌”洋行就出现在这一时期。

    2世纪初至年代,上浦外销银器店越来越多。

    “德祥”“时和”“联生”“长盛”“和盛”“联兴”等等都是显赫的外销银器店。

    这些银器店的广告常常出现在上浦的外文报纸、外文杂志上,显然居住在上浦的外国人及来上浦旅游的外国游客是这些银器店的主要销售对象。

    制作外销银器的主要是从广省来的技师和工匠。

    1918年蓝鲸路专门制作“洋装金银饰”的“联生公司”在其广告中曾言:“本公司经理人寓沪三十余年,从事洋装饰业已久,已熟能生巧,所聘工师皆属粤中有名人物……”。

    198年代初,美籍华人余士渭与美国犹太人合作在上浦创办外销银器公司“海星公司”时,曾对上浦的银器技师做过调查,并聘请当时尚健在的几位老师傅到公司工作。

    调查结果印证了史料记载,制作外销银器的技师主要是广东人,他们居住在上浦虹口一带。

    据银器行业的技师介绍,新中国成立前,上浦银器业内专门制作外销的西洋银器称为“洋帮”,内销银器则称为“本帮”。

    从现有的材料来看,上浦外销银器基本上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一些外销银器是由外国人设计、中国人制作的。

    银器的器型大多是西洋式的,常见的有咖啡壶、牛奶缸、刀叉、画框、相架、名片夹、托盘、银盾、碗、茶壶、茶杯等;

    银器上的花纹、图案却是典型的中国风格,常见梅、兰、竹、菊、山水风景、人物故事、龙纹等。8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