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九三章 佛爷的鬼市-第2/2页





    “鬼市”的生意,41岁的佛爷已经蹲了十多年,身家可以依靠8家烧烤店和1家文玩店加持。

    再回到“鬼市”,他不过是为了找四面八方的老朋友喝酒。“我就是找点摆地摊的感觉。”

    以往的表述中,“鬼市”总被描述成一个“不见天日”又鱼龙混杂的存在:

    每周三凌晨3点开市,买家手持电筒,安安静静地在一片五六百平方米的市场里挑货,遇上喜欢的就带走,不能问价、不能还价、更不能问从哪里来,买了吃亏自己负责,捡了便宜自己财——这多少暗合了人们对于江湖的某种想象。

    在现代商业精神无孔不入地渗透进人们生活之时,会不会有一个领地保留着古老的交易模式?

    如果契约精神不是建立在商品本身的价值上,而是建立在共同的心理认同上,市场将会演变成怎样的状态?

    路边小店黄色的灯光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在地上投射出细碎的光,黝黑的中年妇女将手电筒摆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

    摊主们将汽车一排排摞在市场里,车距不过1o厘米,又从后备厢中掏出宝贝,一件件码在地上。

    佛爷所在的鬼市是在帝都,这也是为什么张天元跟他认识的原因,毕竟张天元在帝都也住了很长一段时间了。

    在这个鬼市之中。

    除了帝都本地的“倒爷”,这里还充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街艺人。

    他们乘坐周二晚上到帝都的火车,摆一个通宵的摊,第二天上午又赶去下一个城市的市集。

    对于他们而言,“鬼市”和其他地方的夜市并无二致。

    除了小部分现代的生活用品,“鬼市”售卖的物品主要有数码产品、文玩古董、七八十年代的老物件,比如最老版本的诺基亚手机、8o年代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小人书、文革年代的勋章以及一些真假难辨的明清字画和器皿——如果不是用来做电影道具,这些物品几乎已经丧失了实用功能。

    但是,收藏价值不言而喻。

    帝都“鬼市”,更像是收藏品的初级买手市场:人们不会在灯火通明的年代再去在意这个煤油灯是否能照明,但会在意这个煤油灯会不会升值。8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