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七六章 如意-第2/2页





    老杰瑞笑着说道。

    这两件法器,是张天元亲自挑出来的,并非他给的。

    不过说实话,他也挺好奇的,不知道这木制的如意到底有什么好的地方,竟然让张天元千挑万选才选出来。

    “这的确是一件好东西。”

    张天元笑了笑道:“它不仅仅是一件法器,同时也是一件古董!”

    而后,张天元便简单介绍了一下这东西。

    此如意取天然木料,依其本形裁减冗枝,成如意式。

    其身屈曲有致,突起的棱线如脉络贯通,旁逸小枝,多自然孔穴,胜似人工镂空。

    如意、尾扁圆宽厚,其上密布细小的坑洞,肌理稍粗重,似布以灵芝菌丝,与较为光滑修长的柄身恰成映衬,精巧处令人匪夷所思。

    天然木雕与根雕近似,难在选材剪裁,妙在人工匠意与造化天成的契合无间,是一种非常符合我国传统审美情趣的工艺品类。

    这件天然木如意不仅保留了大量耐人寻味的天然特色,而且营造出玲珑的俯视与侧视不同的整体曲线效果,无疑是此类制品中较为突出的一件佳作。

    据故宫博物院资料,如意的起源与我们日常生活中俗称“不求人”的搔背工具有着密切的关系。

    最早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故称如意,俗叫“不求人”。

    清云:“如意者,古之爪杖也”。

    我们中国古代有“搔杖”,如今叫痒痒挠,又有记事于上的“笏”,亦称“朝笏”、“手板”,如意则兼二者之用。

    后来,其形态生分化,一支保留实用功能,在汉族民间流传;另一支强调吉祥含义,向纯粹陈设珍玩演化,有手持如意的菩萨像。

    “如意”于印度梵语中称“阿娜律”,部分用作佛具,柄端作“心”形,用竹、骨、铜、玉制作。

    法师讲经时,常手持如意一柄,记经文于上,以备遗忘。

    8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