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一九章 藏玉-第2/2页





    但另一方面讲,目前在文化热潮涌动的同时也暴露出了问题,这就是由于玉的商品属性膨胀带来了种种短期行为与急近功利的投机。

    对于资源,我们看到了竭泽而渔,‘疯狂’以这样的方式表现出来就令人痛心了。

    玉文化最终要落到具体的玉的原料与作品上,也是通过收藏行为来体现的。

    在我们确定了玉的商品属性与艺术品属性之后,收藏行为也就围绕这个定位展开。

    可以说,玉的收藏,一定与钱有关,但不是简单的买卖,要收藏到好的东西并不是仅仅靠钱就能解决的,而且对于收藏来说,过程比花钱重要得多。

    举个例子,有人花6000多万元买了100多块‘籽料’,而这些所谓的‘籽料’,三分之一是染色的,剩下还有大量的‘磨料’,真实价值肯定与6000万元相去甚远。

    我们审视这样的例子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最常看到的是这样的事情?

    从行为动机而论,当大把的钱被拿出来用于买玉,购买者所看中的并非文化价值,也没有审美和艺术观念,他所最为看中的是玉的升值空间。

    因为有利可图而进行投资。

    可是,我们说过,玉的属性是商品,同时也是艺术品,那对于玉,没有文化基础的投资是什么?

    实践当中,投资往往演变为投机。

    既然是投机,那么‘偷鸡不成蚀把米’就是一种正常结果了。

    花了钱,‘蚀了米’会有痛的感觉,但是这种感觉又不同于真正收藏过程中的体验。

    收藏是快乐与痛苦交错的过程,也会发生打眼,不可避免地交学费,但这个过程是一个提升自己文化、品位与鉴赏能力的过程。

    通过这个过程,一个普通的收藏者成长为一流的鉴定高手,某一领域的专家,充分享受收藏带来的种种快乐——知道了,懂了,这才是人生的享受。

    反之,没有文化的购买,实质就是一个花钱的过程,其快乐变成了占有的快乐,也因此背离了收藏应有的内涵。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收藏玉藏的是什么?

    收藏实际上追求的是一种文化境界,这是核心内容,玉文化的追求意义也在于此。”

    。

    a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