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五九章 心里有鬼-第2/2页





    想到这里,张天元脑子里很快浮现出了的一些情报。

    此图原作曾藏宣和内府,由画院高手摹装。

    在两宋时为史弥远、贾似道收藏,后经台州榷场流入金内府,金章宗完颜琼在卷前隔水题签,指为宋徽宗赵佶所摹。

    不过,据学者考据,此件技艺高超的作品可能是宋代画院名家所代笔,未必是赵佶亲手摹写的。

    这个可以见,,诸书著录。

    明末书画鉴藏家王鹏冲、清初藏书家梁清标曾鉴藏过,卷末有明末清初书画家王铎题跋。

    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因爱好书画,在位期间不遗余力将全国珍品收藏到清宫内府。

    清朝灭亡后,末代皇帝溥仪虽退位,但仍按退位优待条件居住在故宫原住所。

    溥仪担心北洋军阀终将无视先约将其赶出,为生计考虑,与弟弟溥杰将一批书画盗运出宫,后于1925年移居津城。

    1931年又被挟持至东北,1945年伪满洲国灭亡后,溥仪随身携带小部分书画,希望前往日本,被逮捕入狱,随身书画被缴获,保存到银行。

    1948年,这批书画从银行拨交给当时的东北文物管理委员会,后来转交给东北博物馆,也就是今辽省博物馆。

    其中就有宋摹本。

    可是原图究竟去了哪里,依然是无人知晓。

    不过张天元倒是读到过一些有关原图的说法。

    唐朝的统治阶层非常重视绘画的社会功能,他们招纳画家、收藏名画,对美术的发展起了直接的推动力。

    到了开元、天宝年间,经过了近百年发展的唐朝,政权更加稳固,经济空前富足,整个封建社会迎来了它的巅峰时期。

    在贵族中间,享乐主义也存不断滋长,于是,象初唐那样以人物画来表彰功臣、良将和战马,“存乎借鉴”的政治性创作,已显得不多磨重要。

    这时的盛唐艺术呈现出另一派气象,它“既不纯是外在事物、人物活动的夸张描绘,也不只是内在心灵、思辨、哲理的追求,而是对有血有肉的人生现实的肯定和感受、虞憬和执着。

    u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