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三九章 窃国者侯,窃钩者诛-第2/2页





    “这与天赋和悟性有关,但更重要的是阅历的积累,看得多了,慢慢就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慢慢才能把握每一个时代每一类器物在形而上的鉴赏和形而下的鉴别上的关键点。这来自于学习和积累。”

    “所以自古以来的收藏鉴赏大家都是学问渊博的人,不会有盗墓贼的。”

    表妹丈夫点了点头,又问道:“我其实很奇怪,现代科技都这么发达了,为什么还有像你们这样通过看、触摸来判断古玩真假的人,难道像碳十四检测等科学手段还不如这个好用?”

    “你这话算问到点子上了。”

    张天元笑道:“年份的断定上,青铜器可以做碳十四,明以前的陶瓷可以做热光释。”

    “但因为标本资料以及取样部位等等因素,检测也不是百分百的,但它是一个参照和标准。”

    “一个行业,总有一个维持基本秩序的标准,对吧。国际上的大古董商和拍卖行都采用。牛津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都有部门做。但中文的好像已经分出去了。反倒是明清瓷比较麻烦,因为年份较近,热光释误差大,几乎还是要靠眼学,还有宋元书画也是麻烦。”

    “其实真赝关并不是最难的,到了一定层次,在一定的藏家行家圈子里,流通的东西大部分都是有共识的,不开门的,可以不碰么,行里大把开门的东西可以做。”

    “最难的是对东西等级的把握,所谓艺术,也不玄的,尤其是中国古代艺术品。”

    “因为中国古代艺术品的优劣评价体系,这个体系不是短期建立的,自宋以来我们就不断有鉴赏的整理文集,这是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丑相联系的,也不是谁谁轻易可以颠覆的。关键是你看的东西足够多,好的,差的,都足够多,慢慢就会有所比较,领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