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八三章 精美海捞瓷-第2/2页





    聂震有些惊讶。

    “这不是什么难事儿,要知道,沉入海底时间太短的海捞瓷,还来不及发生一些化学变化,所以能从表面看出来的。”

    张天元笑着解释道。

    事实上。

    按照定义,“海捞瓷”是沉入海底已有千百年的陶瓷器。

    由于发生沉船时会造成部份器物倾出船舱,散落于沙泥上面。

    部份却成堆整件渐渐被埋入沙泥之中,这样就造成海捞瓷出现二种状况:

    一、散落在泥沙上面的器物,被海里的暗流淘来淘去,器物的釉表层因暗流及泥沙的长期冲刷摩擦,会导致釉层的磨损和破坏。

    二、器物成堆、整件被埋入泥沙下的,相对能保存得比较完整,但由于在海底中浸泡千百年,咸的成份对釉和胎同样会造腐蚀,出现釉光暗淡,胎釉形成一体的状况。

    如何对它们进行鉴定?

    必须根据器物年代、窑口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拆。

    因为年代的长或短,海水深与浅,海域含盐成份,海底的沙或泥等原因都会造成器物出水时的不一样。

    但“海捞瓷”有一个共性:器物都曾在海水中沉睡了千百年。

    由于被海水侵蚀,胎釉的表层都会形成一层自然均匀的年代风化层,也就是包浆。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沉入海底不到一百年的瓷器,都未必算得上海捞瓷呢,毕竟有许多特点跟大家所说的海捞瓷相差太大。

    现在市面上最多的就是清代的海捞瓷。

    清三代“海捞瓷”由于在海底中沉睡了二、三百年,被咸水和暗流的腐蚀冲刷,致使釉面损坏,形成釉的表层如同脱去一层皮。

    如果用放大镜的画,就能看到气泡破状。

    有的甚至生铁锈和破损:

    胎脚由于被海水长期浸泡,形成一层年代的氧化层,也就是在原有的胎上形成一层包浆状,致使胎釉形成一体,呈干燥状、自然而均匀。

    之前张天元说海捞瓷捞出来之后都不好看,那是因为保养不好,致使釉面暗淡无光。

    要知道,长时间沉入海底,瓷器釉的表层被破坏,海生物的液体及贝壳还沾在上面。

    即使出水后,已把器物冲洗干净,但沾在釉层破气泡里的胶质物质还在,无法彻底洗干净,因此釉表还会附着一层胶物质遮住釉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