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五章 进贡和回礼-第2/3页





    原来,杨伯雍救过的那老人不是凡人,而是太白金星。当他得知地里玉石被官匪掠走后,便托梦给杨伯雍说:“晴天日出入南山,轻烟飘处藏玉颜。”从此,只有知情人才在深山觅得宝石。官匪只能采得未长成玉的蓝色石,这是一种次等玉。

    当然,这只是神话故事而已,象征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不过这也正是体现了蓝田玉本身的美好价值。

    当然,蓝田玉与和田玉也只是珠宝的一部分而已,这里面甚至还有田黄石、鸡血石、玛瑙、琥珀、珍珠等等华夏所产的材料制成的珠宝,不过用鉴字诀看了之后,历史都不短了,应该不是抗战时候的东西,估计最少也应该是明清,甚至可能更远年代。

    尤其是其中一些东西,张天元在国内都没有见到过,或者说非常稀有,就比如说那种五色的古玉打造出来的漂亮的观音像,这东西即便是在国内,也从未有过,最起码目前没有发现过,这可是上好的五彩玉,而且还是属于羊脂玉,不是翡翠,而是明显产自和田的和田玉。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些做工张天元却在国内见过,通过鉴字诀可以发现。这东西绝对是华夏的工匠制作而成的,就是不知道为何会出现在缅甸。

    他想了想。这里面有两种可能,一种就是在古代的时候缅甸的那些国王从华夏带过来的。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小日本从华夏弄到的东西想要通过缅甸出海,结果就埋藏到了这里。

    他毕竟也没有什么事实根据,所以就是瞎胡猜的,但他这想法,其实还真猜对了,这里面的东西,有一小部分是小日本从华夏弄过来的,而另外一大部分,则是以前缅甸的土王们从华夏弄过来的。

    要知道。在乾隆之前的东南亚,翡翠是极不受重视的东西,别说华夏人对翡翠十分不了解,也不看重,就说缅甸的这些土王们,对这东西也一点都不喜欢,完全当成垃圾来看待的,他们更喜欢的,反而是华夏的软玉和金银饰品。

    事实上我们这个偌大的国家。从有历史开始,就存在过进贡和送礼的先例。

    要么就是国家被周围的民族欺负,然后给别人上供,这很屈辱。也很无奈,这就导致了大量的好东西外流。

    还有另外一种就是所谓的回礼,礼仪大邦嘛。别人给进贡来一些东西,总是要给予大量的回礼的。不然无法显示这个国家的气派与富裕,说白了其实就是好面子。

    死要面子活受罪!

    从唐宋以来。缅甸作为蛮荒小国,一直都是华夏的属国,每年都要给上国递交国书,上交贡品,而华夏作为宗主国,自然也不能让别人瞧不起,别人给三样礼,咱们就要回八样,不然的话,如果显示宗主国的气派啊?

    难道说别人给三样,你就回三样?那岂不是让别人嘲笑泱泱华夏与属国无异?

    当时的那些国家领导,就是这么想的,面子可比实际更加重要,所以这就导致了一个很不正常的现象,上贡的事情,那些番邦属国居然是一个比一个勤快,简直把这当成了赚钱的营生了,只要来一次华夏,就能得到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收益,这样高额的利润,傻子才不来呢。

    特别是到了明朝的时候,很多草原部落,拜访华夏天朝那叫一个勤快,让明人误以为天朝威武,别人都怕了他,而实际上呢,人家不过是看你钱多人傻,想要从你的身上捞取大量的好处而已。

    缅甸这些土王就没少从缅甸弄会好处,虽然说从缅甸到华夏的政治中心还是比较远的,可是为了能多赚点,这些土王们自然也希望派出使团前往华夏,反正就算使团出事儿,那也不是他们出事儿啊。

    大量的黄金白银和珠宝首饰从华夏被运回来,然后就存在了缅甸,结果最后全部都便宜了小日本了,这帮日本鬼子占领了缅甸的仰光和曼德勒,攫取了大量的财富,实际上埋在这里的宝藏,不过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战后小日本和美帝为什么发展那么快?当然一方面是因为基础好,另外一方面,跟这大量的宝藏是分不开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