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一四章 缅甸之乱-第2/3页





    从密支那到帕敢的路上,基本上每隔二三十公里,都会有一个检查站,虽然只是用几根木头搭制的拦车工具,不过却是很实用。

    由于车前面贴着的那种标志,杨耀山的车每次抵达这样的检查站的时候,都是不用停的,或者稍微停一下,那些士兵只要看到了那个标志,一般都会放行。

    当然,也有那不怕的,直接开口要钱,结果杨耀山从兜里取出一张证件给那人看了之后,就闭口不提钱的事儿了。

    不过杨耀山还是给掏了点钱,说是让买烟去抽,毕竟阎王好惹,小鬼难缠啊,杨耀山经常要走这段路,如果真得得罪了这些人,就算你的权势再大,地位再高,那也是绝对有可能会出事儿的。

    将这些人维持好了,那就安全多了。

    当然,那当兵的还假意推脱了一番,才将钱手下,他们说的是缅甸语,张天元也没太听清楚是什么,反正看那当兵的意思,是很高兴,这就行了。

    在连续颠簸了足足有两个小时左右之后,张天元等人的车队才抵达了一个叫孟拱的地方,也有翻译为“莫冈”的。

    它属于缅甸北部克钦邦城镇。位于密支那西南50公里,孟拱河(伊洛瓦底江支流)右岸,密支那—曼德勒铁路由此经过,还有公路西北通往印度。附近有红玉和琥珀等矿,为全国最大的玉市。

    这座城镇,也是留下了不少华人的血泪史啊。当年的华夏远征军,就曾在这里发起过孟拱河战役。

    在这里。由孙立人指挥的远征军,只用一天就占领了布杰班山天险。总共歼灭击毙日军12000余人,孙立人将军由此一战,也是威名远播。

    还有一件事情比较有意思,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华夏远征军和北战区司令部的麦瑞尔突击队对本多政材中将的日军第三十三军一部分进行了长久的战斗,最终密支那被史迪威将军领导的盟军攻克,也就是密支那大捷。

    密支那1956年之前属于中国,1956年划分国界时,周.总理考虑全国人民的生产需要。与缅甸政府达成共识,把玉产地丰富的密支那划分给缅甸,而交换回西双版纳的大片橡胶林。

    同时约定,密支那产的玉只能在云贵销售。

    这个事情张天元不好做评论,到底对还是错,毕竟他自己也不是历史方面的专家,这考古跟历史,还是有差别的,差别还不小呢。

    抵达孟拱的张天元。也只是下车休息了一下,吃了点东西,睹物思人,想到了两位伟大人物而已。一个是孙立人,一个是周.总理,并没有过多的停留。就继续上车前进了,他们的最终目的地可是帕敢。再说了,此时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路很不好走,所以要趁着天完全黑下来之前赶到帕敢,不然的话,路上很容易出事儿的。

    在孟拱这一段路,最起码还有公路,可是过了孟拱之后,连公路都没有了,全部都是各种情况复杂的路段,幸亏四辆车的驾驶员都是当过兵,驾驶过战车的,所以对这样的路况,也是非常清楚,这才没出什么事情,但一路上,行驶还是非常艰难。

    听杨耀山说,现在采矿,用的都是机械化的采集,而在过去,没有机械之前,所有的翡翠都是靠着人力和动物的力量来从山里面运出来的,这边有大象,运的还要多一些,和疆那边靠得只能是马和骡子了。

    “我听说缅甸政府搬了新规,不让继续用机器大规模开采了,说是为了保护矿藏,有这个事儿吗?”张天元问杨耀山道。

    杨耀山紧张地看着前面,都没敢回头,回答道:“是有这么个规定,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呗,这边的人,很少有会去听政府的话的,双方都打了这么多年了,谁也不服谁,谁也灭不了谁,如果没有外部力量干涉的话,相信缅甸就一直是这个样子了,毕竟用机器采矿习惯了,再让回到那种原始的开采方法之中去,很多人肯定是受不了的。

    在这杂草丛生的道路两旁,则都是抬眼望不到树梢的高大树木,这些树木分布在山脉之上,看上去有些阴森森的,张天元听说这里面隐藏着各种危险的生物,并且每到傍晚清晨的时候,都会产生瘴气,许多误入林中的人,很少能生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