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三章 雅贿-第2/3页





    只是不知道,送画之人的事儿文某某给办了没有?

    还有一件事情更为离奇,一起巨额贷款诈骗案透露出惊天秘密: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某某等5名顶级鉴定专家,为骗子自制的“金缕玉衣”开出24个亿的天价评估。

    建行两位行长由此轻信了骗子的经济实力,发现被骗贷6个多亿后不但未报案,还继续为其违规提供资金4个多亿,导致银行最终损失5.4亿多元。

    经过三个月的努力,记者翻阅350多本卷宗,联系到当时的鉴定专家深入采访。他们承认,评估时大家连“金缕玉衣”的玻璃罩子都没打开,只围着走了一趟,“过程不太合规矩”。

    连鉴定专家都敢这么胡来,别人又有什么不敢的呢?这事儿又来连天都捅破了,五个鉴定专家啊,这还得了。

    在谢某某贷款诈骗案的卷宗中,有一份证人牛某某的证言。谢某某的一审判决书中摘录了其中的一部分:谢某某有两件“古董”,一件是“金缕玉衣”,一件是“银缕玉衣”。其实,两件“玉衣”是我用他给的玉片穿出来的,不值钱。他坚持要我找专家给这两件“玉衣”做评估,我就找了原中.国收藏家协会秘书长王某某。王某某又找了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某某等4位专家,一起给“玉衣”作出评估报告,评估价24亿。谢某某给了专家几十万的评估费。

    洗钱的过程就不说了。反正就是那样子,不过后来听杨某某说,这事儿还是挺可笑的。可笑又可悲,简直就是一群不负责任的人做了一件不负责任的事儿。

    其实这个杨某某张天元并不认识。不过李明光教授却跟杨某某是莫逆之交,出了这个事儿之后,还特意去问了一下,因为他实在不相信杨某某会帮人干这种事儿。

    现已八旬,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

    大家就在玻璃柜子外面走了一趟看了看

    杨某某告诉董学塾,鉴定之前,他对华尔森集团一点也不了解,到现场才认识了谢某某。

    杨某某承认。鉴定过程确实不太合乎规矩。

    “说老实话,就几十分钟。鉴定时没有开柜,大家就在玻璃柜子外面走了一趟看了看。因为隔着玻璃,看时也不方便。”杨某某说。

    杨某某告诉董学塾,如果是鉴定故宫博物院里的文物,肯定不能光看,必须要“上手”。而那次,“玉衣”一直没从玻璃柜里拿出来,专家们也没要求开柜。

    “反正史专家在嘛,他是文物鉴定界的大家。我当时是在他领导下的。”杨某某说,由于当时没有举手表决的过程,于是自己就随了大流。别人怎么说,自己也就怎么说了。

    最后,大家在评估报告上签了字,吃了顿饭就走了。

    当杨某某从董学塾嘴里了解到,评估报告成为之后谢某某从银行骗钱的工具时,表示很惊讶。

    “我没把它当成鉴定活动,而是当成一种友谊活动,是客串性的。他们请你来,给你一点鉴定费。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就完了。”杨某某说,鉴定时。谢某某没说过他的意图,他也没想到评估报告会被非法利用。

    杨某某说。临走时谢某某每人给了一个信封,可能装了万把块钱。“我现在不再参与这些活动了,在家埋头写书。”杨老说。

    当时董学塾把这事儿讲给张天元听的时候就说:“我是相信杨老的为人的,他是被人给蒙蔽了,不然万把块钱也不可能收买他吧,我虽说不敢肯定杨老就一定是什么高风亮节之人,可是这实在有点离谱了啊,杨老就算再傻,也不会为了那么点钱出卖自己啊,他何必呢?”

    张天元听得不知道是什么感受,反正对于洗钱这种事儿,他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有了最直观的了解。

    也正是因为如此,一听到有人出价一亿买一件假的青花瓷,张天元立即就想到了这是洗钱。

    要知道黑市虽然是黑市,可是也能够开具正规的票据的,这东西可是高仿,而且模仿的非常出色,也就张天元和君如海能看出些端倪,而且君如海还不敢十分肯定,这东西要是拿去送礼,那绝对可以的。

    不过张天元又不是纪检委的,他对别人洗钱虽说深恶痛绝,可是也没办法,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商人而已,别人爱怎么做,那是别人的事儿,别干扰到他的事情,那就足够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