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三章 古代的奢侈品-第2/3页





    听到这里,马雍不由得冲张天元竖起了大拇指:“小张,不错啊,这些专业的知识,看起来你是真得下了苦功学习了啊。”

    “也就比别人多看两本书罢了,其实也没什么。”张天元笑了笑道。

    “这东西值钱吗?”持宝人有点紧张地问道。

    张天元点头道:“你看我把这宝贝说的那么好,怎么可能不值钱啊?您这个是真品,绝对正宗的汉代漆器,宝贝啊!”

    “真的吗?我以前也是瞎买的,其实也就是听别人说收藏漆器能赚钱,就买了,买了之后还一直担惊受怕,有些后悔呢,您能给我说说吗?这漆器收藏到底怎么样?”持宝人问道。

    张天元看了看时间,fan zheng 也没多长时间了,估计这个持宝人结束之后,今天的摄制工作也就要结束了,所以他干脆笑了笑道:“没问题。”

    “这么给你说吧,假如玉器代表华夏人的高雅非凡,瓷器象征华夏古文化的精髓,那么,漆器就是当仁不让的古代奢侈品。”张天元继续说道:“奢侈品想必大家都知道吧,现在很多人喜欢奢侈品,就是因为它名贵,就图那个贵气,其实漆器在古代,那就是奢侈品!”

    “2004年4月的时候,国家电视台栏目现场,徐城收藏家张继超捧出了一个宝贝——一套汉代云气纹彩绘漆器七子奁套盒。这套七子奁盒保存完整,制作精美。极为罕见。经过故宫博物院李久芳先生、夏更起两位研究员的鉴定,一致认为是汉代漆器珍品。同时给予评估价500万元。更为难得的是,张继超先生决定将这件私藏无偿捐赠给石头城博物院。

    我听一个朋友说过。由于这套七子奁盒的不凡,张继超将奁盒带到帝都鉴定时,引来了帝都故宫博物院的‘觊觎’。一位漆器专家看到七子奁盒极为兴奋,希望将这套国宝留在帝都,入藏帝都故宫博物院。但张先生坚持将宝贝带回石头城,捐赠给zi家乡,从此这件西汉七子奁盒便成了石头城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很多人都知道玉器、瓷器是我国独有的古董,却不知道漆器也是地道的国粹。与玉器、瓷器及其他古董器物不同,漆器收藏在业界是一个冷门。”

    “五百万啊!我这个东西值那么多钱吗?而且我还真没想到。这漆器居然是个冷门收藏。”持宝人惊讶道。

    “其实现在这东西已经不冷门了,盛世收藏嘛,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漆器收藏也渐渐火热起来了。”张天元笑道。

    “我是知道玉器、瓷器很出名,不过这漆器确实很少人知道啊。”持宝人又道。

    这个时候,马雍笑了笑道:“大家知道,我国的英文‘a’与瓷器同义,却不知日本的英文‘japan’与漆器同出一辙。原来,我国的漆器工艺于六世纪后期传入日本。在明清时期,我国不肯降价向西方出售漆器,让日本人大钻了空子。此后,日本人效仿我国的漆艺。将其大量出售给西方,并自称是‘漆艺的国度’。

    随着近几年我国对于文物工艺的重视,以及我国古代漆器屡次在国际拍卖会上创出佳绩。昔日的我国奢侈品才重现历史的荣光。

    2001年春拍,香.港佳士得推出了26件珍贵的l2世纪至16世纪我国漆器藏品。最后成交24件,成交额超过3000万元港币。其中。一件被专家称之为永乐漆艺巅峰之作的‘剔红牡丹花卉大圆盒’,以1287万元港币的成交价,创下了当时我国漆器拍卖的最高纪录。

    之后几年,我国内地拍卖会频频推出漆器精品。2003年,我国嘉德推出 ‘王世襄、袁荃猷珍藏我国艺术品’;同年,上浦崇源与帝都翰海也推出了漆器拍卖,拍品均以数百万元成交。之后,帝都匡时与保利等拍卖公司也都加大了对漆器拍品的征集力度。

    比起拍卖品类的数量浩繁,漆器的chu xian比率可谓凤毛麟角,而且多在香.港拍出高价。

    2006年,香.港苏富比一件清代‘乾隆剔红御制诗笔筒’,拍出606.3万元港币;2007年,香.港佳士得以497.3万元港币,拍出一件明朝宣德‘剔红双螭荷叶式盘’。

    2008年12月3日,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的明永乐‘剔红双凤莲花盏托’上拍。此件漆器不仅工艺极为复杂考究,最为难得的亮点是盏托内乾隆皇帝的御题诗。结果,这款漆器以3314万元港币成交,创下了迄今为止漆器拍卖的最高拍卖纪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