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五章 古玩鉴定-第2/3页





    “当然知道,那节目现在还在办呢。”王记者点头道。

    “国家电视台播出的‘传世档案’中介绍,现收藏于首都博物馆、出土于帝都六铺炕的窖藏元代至正年的青花凤首扁壶。本为碎成48块且有17处残缺的残片组合修复而成,因有大量的旁证物件,其真实性已毫无疑问。但现实却是除修复者和知情人外,所有陶瓷鉴定专家和陶瓷收藏家、爱好者几乎众口一词:新活!理由就是软道不明显、修胎太规整、底足太规范、发色太艳丽、画工太精致,所有风格特点均不符合元代青花特征!这样可笑的事情,就是我们那些所谓的专家同干出来的蠢事啊。“秦牧叹了口气道。

    “不是吧,真有这种事情?”张天元还真没听说过这样的事情,有些惊讶地问道。

    “何止如此啊,事实上在国家电视台的另外一档节目‘探索发现’栏目播出的向家林捐赠四件宋代定窑精品给镇.江.市博物馆被拒绝一案更为令人愤慨、发指和不齿,一大帮年龄够大、职称够高、职务够多、光环够亮、成果够丰的所谓的专家、所谓的学者和所谓的权威们,面对着稀世珍宝居然异口同声:新仿!理由竟然是:器型从未见过,是为臆造;胎体、釉色与定窑瓷片标本不符,故为新仿;毫无使用痕迹,自为新出;绿定尚未得到学术界认可,必是后造;上面有简化的‘爱’字,当属今烧无疑!可笑啊可笑,真是丢人丢到家了,一群扣着专家帽子,误人子弟的蠢货!”秦牧说着说着。也气得是浑身颤抖。

    “秦馆长,消消气,消消气吧。”张天元急忙说道。

    “我怎么能够消气啊,你看一看这些证据。看一看这些理由,看一看这些心态,看一看这些能力,看一看这些水平,看一看这些嘴脸!这就是当今我国古玩鉴定甚至考古鉴定和文物鉴定的现状、能力和水准!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问题的所在:当今的所谓古玩鉴定专家们,也都不过是只信眼睛、只信自己、只信理论而根本就没有抓住古玩本质特征就敢、就能、就可以生搬硬套、妄下断语的历史屠夫、艺术莽汉而已!”秦牧将手在椅子扶手上一拍,愤怒地说道。

    此时的张天元,是有几分庆幸的,他庆幸的是,自己遇到的专家不是那种不学无术、自以为是的专家。而是马雍、秦牧这样真正谦虚谨慎的专家,这样他就不会被带到沟里去了。

    “你们可以想想,如果这件元代至正年的青花凤首扁壶不是让那些专家、学者亲眼看到它的出土,而是来自民间又没有人尤其是有名人能证明其确切的出处的话,试想其结果和命运又将如何呢?肯定是国家又少了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历史又多了一重无可弥补的伤疤!而向家林式的悲剧、惨剧、闹剧每天又将有多少出华夏大地上正在上演呢?”秦牧重重叹了口气。显得愤怒而又无奈:“所以我说啊刘导演、窦姑娘,你们这个节目一定要办得好一些啊,请真正的专家来做嘉宾,要树立古玩鉴定界的正气,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让古玩界遭遇不明不白的浩劫。”

    听了秦牧和马雍的话,张天元不由心中感叹:“自以为是的、傲慢张狂的、君临天下的的专家们!其实你们的浅薄、无知、执拗与刻薄才是古玩鉴定与古玩市场之大敌!比之造假、贩假者其行为更可憎恨、其毒害更为巨大、其后果更为严重和不可弥补!因为造假、贩假者充其量只是骗些钱财而已。而你们的浅薄、无知、执拗与刻薄、轻佻则足以导致国宝的流失、艺术的毁灭与历史的湮灭!其罪不可谓不大,其孽不可谓不深,其恶不可谓不凶顽丑陋也!”

    秦牧看张天元坐在那里低头沉思,于是缓和了一下情绪,笑着说道:“真与假、新与旧、好与坏、仿与赝想起来、论起来、说起来似乎是如此的简易与简单,但真正看起来、辨起来、分起来却又分明是这样的复杂与难办!小张啊。不懂其实不可怕,不懂装懂才是最可怕的,我想李教授这一次让你来,就是想要告诉你这个道理吧,慢慢学。不要着急,也别看我们几个头上扣得帽子有多大,那没意思,有真本事,真功夫,那才是真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