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一章 玉石巴扎-第2/3页





    说到和田玉石巴扎,还有一段形成过程。听司马义讲,1985年以前,和田还没有玉石巴扎。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田玉石巴扎就慢慢形成了。时间是每周五和周日,因为每周五是当地穆.斯.林群众做礼拜的日子,传统上每周五在和田市大清真寺前有一个小集市,维.族群众做完礼拜后,就在大.清.真寺附近拿出随身带来的和田玉互相欣赏、买卖,一些玉石商贩也参与其中,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现在的玉石巴扎。

    听了司马义的介绍,张天元笑着说道:“其实你说的也不完全zhun que ,因为和田人售玉自古有之,据史学家考证,一书中的‘禺氏之玉’,就是以售玉部落命名的玉石,‘禺氏’就是‘月氏’的音译。不过,在历史上民间公开进行和田玉交易是很少有的,如清代就严禁民间交易,和田玉实行官办。”

    司马义摇了摇头道:“那就不能叫市场了啊,哪像如今和田玉市场火爆,普通老百姓只要来到和田,就可以实现拥有和田玉的愿望。”

    张天元点了点头道:“这倒也是,和田玉在古玉器中的地位的确非常高啊!我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家,我国玉器以其7000年的历史。与我国的瓷器和丝绸一样,成为我国古老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素有‘东方艺术‘的美称,在全世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我国对和田玉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用和田玉制成的玉器,具有浓厚的中国气魄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和艺术瑰宝。”

    “张老板你知道的还真多,你先等会儿,我去找个朋友来,帮咱们领路,他熟悉和田巴扎,所以知道什么地方可以卖出价格比较高的玉石。”司马义笑了笑道。

    “行。那我们就先等在这里。”张天元见既然已经到了和田巴扎了,和就不着急了,在司马义去找人的时候,几个人买了几串羊肉串吃了起来,好久没吃到这热乎又好吃的东西了,还真是滋味特别好啊。

    司马义找来的朋友是在和疆做玉器生意的老板,名叫柯岩,人称柯大侠。此人和库尔班不一样,库尔班那是做的玉矿生意。直接出售玉石,而柯岩则做的是倒卖玉器生意的,这里就有制作玉器的厂子。

    叫他大侠,不是他长得像金庸笔下的那位柯镇恶。更不是因为他眼睛也瞎了。而是他做过十多年昆仑采玉人,耐得住寂寞、经受过磨砺,曾经坠下过百米深渊。受困于天寒地冻,命运多舛、九死一生。

    今天的大侠早已养成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豪放性格。据说,称其大侠。还有另一层意思,老柯毕业于地质专业,又长年工作在于田县的阿拉玛斯古玉矿。见多识广,练就了一副好眼力。只要一块玉石放在他的手上,立马能报出它的出处。因为神,所以人称“柯大侠”。

    老柯长得酷似内元人,敦厚粗圆,中式装扮,走路一摇三摆。所到之处多有寒暄声,说明大侠在此已经混得十分脸熟了。

    “柯大侠毕业于哪个学校啊?”张天元很快就跟这个好爽的大汉混熟了,他本来就是一个善于交朋友的人,而柯大侠也是这样一个人,所以两个人这自然很快就熟络了。

    “哦,我是国家地质大学毕业的,还考过李明光教授的研究生。不过给他老人家丢脸了啊,我现在虽然有钱,但说到底也就是个商人。”柯岩耸了耸肩道。

    古代有重农轻商之说,商人的地位最低,现代虽然没那么严重,但是在这个国家,商人的地位可还真不怎么高,最起码比起那些为官的,或者搞科学研究的差远了,有钱你也买不来地位的。

    柯岩显然是有点自卑。

    “柯大侠,我也要去报考李明光教授的研究生啊,以后咱们可就是师兄师弟的关系了啊,您可得多多照顾啊。”张天元不知道如何解开柯岩的心结,所以干脆转移了话题。

    “哦?那你可得好好学啊,李教授那是真正的高人,不像现在很多戴着教授帽子的庸人,砖家、叫兽!”柯岩显得很兴奋,能在这里遇到未来的师弟,那也算是一种缘分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