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一章 玉出昆仑-第2/3页





    本来张天元还有意去下游看看的,但听独眼说这里距离下有足足有七十多公里的路,坐车还行,走着就别想了,更何况他们要去的地方也不是玉龙喀.什矿区,路过这里只是为了多看看而已。

    所以必须得继续前进了。

    不过独眼告诉张天元说,下游矿区已经没有大型机械了,他讲道:“那里出产的玉品质最好,很多羊脂白玉均出在那段河床。前两年那里曾被翻过一遍,现在政府不让挖了。但允许人们下河踩玉、拣玉。目前未至农闲,所以下河淘玉的人不多。在那里,人们采用传统的方式挖玉,一把特殊的铁铲、一把十字镐头和一杆小耙子。三两成群,或合伙,或单干。因此,对河床不会造成破坏。”

    古丽扎娜也笑道:“在那里,可以索性褪去盛满泥沙的鞋袜,捧起一泓清泉,甘冽、柔美、沁人心脾。那才是真实的瓜果之乡、美玉之邦的和田。而不像咱们刚刚所看到的那个场景,简直是太糟糕了。”

    听了这两个人的话,张天元觉得,自己有空的话,一定是要去下游看看的,看看到底美如画的地方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如果单纯采玉的话,我们其实去玉龙喀.什下游就行了,不过这一次因为要寻找新的矿脉,就只能舍近求远了,熟悉的那几个地方都不能去,要么就是被别人占了,要么就是国家不允许大量开采。”独眼解释道。

    说到底,张天元来得晚了,错过了最好的机会。

    “张顾问,我跟着库尔班老爷。所以听他说起过,2003年前,和田玉的价格并没现在这么高,短十多年间玉价狂涨上百倍。有些精品更是猛升数百倍。如今。上等籽玉要卖到几十万元一公斤,而羊脂白玉的售价更是突破几百万元一公斤。这里有市场需求增加的因素,也有人为炒作的成份。在库尔班老爷家里,你也看到那团上等的羊脂白玉,重六十多公斤,枣红皮色、凝如膏脂,听说有人开价两亿多,库尔班老爷都没有卖的……”独眼一边走着,一边向张天元说着自己憋在心里的话。

    他不敢对库尔班说这些,因为库尔班实在是他严厉了。但张天元却很平易近人。

    “这个我倒是清楚啊,十几年前,人们对和田玉还不甚了解。自从2003年国家电视台播出等,无一不把和田玉当作玉中之王来加以宣传。从而激起了人们的兴趣,带动了市场的需求。尤其是京城奥运会玉玺采用和田玉篆刻,以及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黄帝陵的黄帝像也采用和田玉雕琢,进一步提升了和田玉的文化含量和自然属性。使得和田玉在全国范围内‘涨声’响起来。”张天元感叹道:“现在真说起来,也不知道当初这种宣传是好是坏了,唉。”

    当时和田玉价格一路疯涨,导致玉龙喀.什河自然生态严重恶化。付出那么惨重的代价。和田玉究竟给地区财政带来多少贡献?专家学者普遍担忧,耗尽资源式的掠夺性开采将把和田玉资源掏尽!以及媒体纷纷指责和田地区政府不作为!

    那个时候有领导出面说:“和田玉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是间接的。至少它带来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它对农民增加收入和相关产业拉动的能力不能低估。而且和田玉应该是和疆的一张名片,这张名片不可能马上发挥效用。但是,在这张名片的背后潜在着许多商机。”

    当然了,这位领导的话不无道理,可是因此而造成的自然生态恶化。到底谁来负责?谁来买账呢?

    张天元当然买不起这个账,事实上,如果当初他也加入了这采玉的行列,也绝对不会手下留情的,所以这种事情。他还真不知道是对是错了。

    “张顾问,你说这么挖下去,咱们的和田玉会不会就直接挖光了啊?”独眼有些担忧地问道。

    “那倒不至于。”张天元对这个还真有过一些研究,他笑道:“最早记载于中关于女娲补天的神话这样论述:在远古时期,‘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炼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相传当人类繁衍起来后,忽然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起仗来,共工一怒之下把头撞向不周山,而不周山就是现在的昆仑山。女娲目睹天崩地裂、万劫不复,感到无比痛心。于是从东山采来砂石,从西山撷取白玉石,将五色石子熔化成浆,用以补天。经过整治,人们又重新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