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四章 镇国之宝-第2/3页





    这一下子,张天元忽然就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对了,我把这只鹰放在这里,然后我出去吧。”张天元笑着说道。

    两位老头一听,嘿,这倒是个好主意啊,因为三个人都明白,这鹰就算再通灵,他可以记住比较简单的动作,比如说董老和李老是否换了画了,但是却记不住那复杂的技巧,这简直是绝妙的好主意啊。

    “好好好,幸亏你今天带了这只鹰来啊,不然还真难办了。”董老也笑了起来,明显轻松了不少。

    张天元将神罗放到了李老的肩膀上,然后自己走出了房间。

    在门口站了十多分钟,董老的妻子出来看到,就请他到大厅里又喝了几杯茶。

    这一来二去,足足有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他才听到了里面董老兴奋的喊声。

    “有了!有了有了!”

    张天元听到这声音,兴奋地直奔装裱屋而去,一进门,就看到桌上摆着一张长方形的金箔,非常的漂亮,而在金箔之上,还涂了一层特殊的东西,使得金箔好像纸张一样更容易书写,而这层涂料竟这么久了,一点脱落的痕迹都没有,看来古人的智慧,远比今人想象中的更加高明啊。

    “谁的字?是谁的字?”张天元着急地问道。

    他是真得着急又兴奋啊,毕竟之前买这东西只不过是推测而已,究竟金箔上有没有字,是谁的字,他根本就无法辨识,即使是鉴字诀也看不透彻。

    董老在那里像个小孩子一样哈哈大笑,简直合不拢嘴,根本没时间搭话。

    倒是李老还算镇定……应该算吧……

    张天元也有点不太肯定了,因为他发现李老虽然没有笑,但是那双手却抖得厉害,竟好得了羊癫疯似的。

    他没办法了,只得自己去看,这一看,却是惊叹不已啊,因为这金箔上的字,他也曾见过。

    下笔含而不露,如盘马弯弓惜不发,这似是一种相对静止状态,却比马狂奔、箭离弦更令人期待。古来就有“藏锋”之说,就是不让尖锐的笔锋过多出现,甚至遁迹如剑在鞘中,锐气不泄。

    作为书法家的表现,应如明人陆石雍所说:“吞吐深浅,欲露还藏,便觉此衷无限。”

    这东西,竟然是号称九大“镇国之宝”之一的《平复帖》!

    “陆机!竟然是陆机的《平复帖》啊!”张天元已经忍不住叫了起来,但随即,他又开始冷静了起来。

    据他所知,陆机的《平复帖》如今应该在故宫博物院才对,而且那个并不是金箔所书的,难道这个会是临摹品?

    也不对啊,从龙相来判断的话,应该就是东晋和西晋之间的额作品,绝对不会有假的,反而是这个更可能是陆机的真迹啊。

    最重要的是,张天元曾经在网上看过那幅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真迹照片,上面的字,与这金箔上的字,几乎别无二致,也就是说,这两样可能都是真得,都是出自陆机之手,或者说是出自同一临摹人之手,但毫无疑问可以说,两件都是绝对的稀世珍宝啊。

    陆机,字士衡,吴郡人士,西晋文学家、书法家、官员,东吴丞相陆逊之孙、东吴大司马陆抗第四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

    他“少有奇才,文章冠世”,与弟陆云俱为中国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太康之英”。

    作为书法家,他的作品《平复帖》是我国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这个人本身就不简单,他的作品更不简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可能比王羲之的字更加具有历史意义。

    “董老、李老!你们应该见过故宫博物院里的那幅《平复帖》吧,这个到底是真是假?”张天元还是想要听听这两位鉴宝大师的意见。

    毕竟这东西,就算他说是真得,别人不承认,那也没有意义啊。

    董老此时已经稍稍恢复了平静,他笑着说道:“不会错,不会错的,在老夫看来,这幅字保存的更加完整,字迹更加清晰,论收藏价值,怕是比故宫博物院那本还要高一些。”

    “这不可能吧。”张天元吐了吐舌头道。

    “不可能?嘿嘿,老夫搞了这么多年的收藏,绝对不会看走眼的,你小子这一次不是撞大运了,而是撞鸿运了!”董老羡慕地看着张天元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