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金箔-第2/3页





    所以他明白,张天元肯定是有什么办法来鉴别宝物的,只是究竟什么办法,他并不知道而已,其实他也不想知道,只要知道自己的兄弟能通过这个门道赚钱,那就足够了,以后兄弟的日子不愁了,他的日子也肯定好过了。

    他们以后就是要干古董这一行的,有张天元这个大行家,那心里头也就有底了。

    “嘘——!别让人听到了,这绝对是件稀罕物,是不是王羲之的真迹我不知道,但绝对价值连城。”张天元也将声音压低了很多,不过一旁的赵梁德还是听到了,毕竟坐的实在太近了一些。

    赵梁德可不知道张天元的故事,所以他觉得张天元这是在吹牛,还真以为天上掉馅饼啊,你一千块就买个价值连城的宝物?

    其实这也不怪他,刚刚可是有好几个鉴定大师都上去看了,纷纷摇头表示这东西一文不值,只是印刷品而已,难道张天元还能比这些大师更厉害不成?

    不管他信不信,张天元心里头都有底了,他忽然想到了我国历史上有一个很特殊的年代,当时很多文物都被毁掉了,也有一些人利用各种办法保护或者是隐藏宝物,他觉得那田黄石印玺就是其中一样,而这幅字很可能也有一些玄机在内。

    单从表面上来看,这东西就是一幅印刷品,而且装帧都很普通,感觉随便弄了两下,有点粗制滥造的感觉。

    不过让张天元在意的是,这幅与台·北博物院那幅字相比,少了四个字。

    就是最后的“山阴张侯”。

    根据张天元所知这最后的“山阴张侯”四字与正文笔法不合,一般认为或为后人添加,或为临摹者自称。

    也就是说,没有这四个字,反而更能让人联想到这东西是唐代以前的,而这山阴张侯则是临摹者,也就是那个唐代的人。

    就是这四字之差,却让这幅显出了它的独特之处,令张天元心中更是觉得奇特。

    不过印刷品那就是印刷品,这幅字用的甚至不是纸,而是一种特殊的接近于塑料的混合材料印刷而成,不易碎,也不易折断,故而能够保存得非常好。

    站远了看,还真看不出来,可是走进一看,这就假的不能再假了,虽说东晋时期宣纸还未流行,甚至可能都没有多少人用过宣纸,但一般书画用的还是纸张,更何况那个时候根本不可能有这种混合材料啊。

    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有人为了保护王羲之的真迹,特意弄了这么一件印刷品,然后利用裱字的技巧,将真迹严丝合缝地藏进了这印刷品里面。

    但这好像也不太对,因为有一段时间,张天元记得小时候家里墙上挂着的那种塑料画都被拿去烧了,生怕惹出什么祸事来,如果要靠这东西来保护真迹,不太靠谱啊。

    难道是不怕烧,或者说一般的温度无法焚毁熔化的材料写成的书法?并不是用的纸张?

    人一旦有了固定思维,那就有点转不过弯来了,都说纸张不好保存,那么当时如果王羲之想把自己的书法留给后世怎么办?那就得选择更为容易保存的东西啊。

    他有点搞不懂了,于是干脆再度动用了鉴字诀,想要利用透视和查微相结合来取看看这幅字到底有没有夹层,里面到底有没有别的东西。

    这一看,却看到了一片璀璨的金光。

    “金箔!”

    张天元暗暗惊叫,没错,金箔啊,黄金性质稳定,永久不变色、抗氧化、防潮湿、耐腐蚀、防变霉、防虫咬、防辐射,用黄金制成的金箔具有广泛的用途。

    虽然黄金也怕烧,但一般的温度还不可能将其熔化的,这东西延展性又非常好,如果被这混合材料夹在里面,那还真是一点都看不出来,除非有人不小心把这幅字给弄坏了。

    可问题是塑料制品不是纸,不容易搞坏的,再加上这东西也侥幸逃过了焚烧,所以到现在,也没有人知道其中的秘密。

    上一次遇到的是宝藏图,这一次发现的是金箔,应该还是写了字的金箔,这让张天元呼吸都有点困难了,他就好像突然间发现了一座巨大的宝库,有点惊骇莫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