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四三章 目标伦敦-第2/2页





    就算里面装纳大量的东西,也没关系。

    如果单纯放钱的话,拿纸币来说,最起码也能放得下美国一年的财政收入吧。

    只可惜放这么多钱也没什么利息。

    存在银行里还能赚点。

    但那点利息,对张天元而言实在没什么意思。

    他宁愿让自己方便一些。

    这一路走下来,可以看到,有许多中国瓷器的摊位,上面摆放着很多精美的外销瓷。

    中国的制瓷史非常悠久,其中外销瓷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英文当中,中国是“a”,这个词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瓷器。

    这说明中国的瓷器跟丝绸一样,在西方都是久负盛名的。

    瓷器和再早一点的陶器发展速度比较快,所以中国人很早就使用瓷器了。

    西方各国却不同,他们真正意义上的瓷器都是中国输出的。

    后来外销瓷数量越来越大,主要跟海上运输有关。

    中国的瓷器通过海运源源不断地运往世界各地,就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

    “外销瓷”,西方人认为是他们花钱买来的或通过贸易手段获得的,所以在西方的教科书或描述中中国瓷都叫“贸易瓷”。

    向西方输出的外销瓷,很多是通过海运。

    船在大海上常常会遇到风浪,搞不好会沉船。

    历史上究竟沉了多少船,今天无从知道,但是保守估计也有几千艘。

    今天能勘察到的是近海的,水深只有30米。

    今天能勘察到的最早的是一艘唐代沉船,也就是说至少从唐代起,我们就开始整船整船地向外输送瓷器了。

    外销瓷毕竟是销往国外的,往往会投其所好,呈现不一样的风情。

    张天元就在这些摊位上发现了两件很有代表性的外销瓷。

    第一件是青花开光人物花卉纹盘,是清代康熙年间的。

    它的图案还比较中国化,反映的是中国官员的普通生活,画着小童在扫地,官员在旁边站着。

    西方人在300多年前很羡慕我们的生活状态,当时外销瓷上就有像“西方人的面孔结合中国人的生活”这样的画面。

    西方人觉得当时中国很多官员的生活像田园一样,他们非常向往。

    这跟我们开放初期很向往西方的生活是一样的道理。

    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当时外销瓷传达的文化信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