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六七章 寒切帖-第2/2页





    其许多字如“得”“保”“谢”等,笔画并无过多地转折、顿挫,虽简化却是高度概括,做到了点画处意韵十足。

    值得一提的是,《寒切帖》短短几十字,不仅具有极高的书法意蕴,而且其内容道出的挚友间的深厚感情。

    帖提到的“谢司马”为东晋名臣谢安,他和王羲之是相交深厚的知己。

    谢安在公元360年任司马一职,次年,王羲之便谢世了,也可以说,这封信是王羲之写给谢安的最后信札。

    虽然如今我们无法还原王羲之当年写作《寒切帖》时那行云流水般的气度,但通过谢安其人的故事,或许我们能领略那一代人的风度。

    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率领号称百万的大军南下,志在吞灭东晋,当时谢安执掌朝政,虽然军情危急,建康城内也是一片恐慌,可他依旧镇定自若。

    当晋军将士在战场拼杀时,谢安正在与客人张玄下棋。

    《晋书·谢安传》有:“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

    不久,晋军在淝水之战大败前秦的捷报送到谢安手,他看完消息,便放在座位旁,不动声色地继续下棋。

    客人憋不住问他到底战果如何,他则淡淡地说:“没什么,孩子们已经打败敌人了。”

    直到下完了棋,客人告辞以后,谢安才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舞跃入室,把木屐底的屐齿都碰断了。

    作家蒋勋评价,这个故事反映了王羲之所生活的南朝时期人们生活的环境与气质,优雅、从容,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内心永远云淡风轻、气定神闲,处变不惊,令后人为之叹服。

    从《寒切帖》的收藏印记和跋语可知:此帖南宋时入绍兴府,明末归韩世能,又归王锡爵、王衡、王时敏三世递藏,清期归李霨等人。

    可谓名家递藏,流传有绪。

    还曾刻入《淳化阁帖》《大观帖》《澄清堂帖》《宝贤堂帖》《玉烟堂》《邻苏帖》等会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