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 京城中的后学(下)-第2/3页



    “俞理初我以前就听渊如兄说过你名姓,他还举荐过你,说你家中藏书万卷,见识过人,希望你到我幕中办事呢,那都是好多年前了。怎么,你如今还未得中式”因孙星衍之故,阮元之前就知道俞正燮名字,可如今看来,俞正燮已经年近五旬,可依然没有考中进士,一时间自己也不住慨叹朝廷失才。

    “这见过阮宫保,宫保这样称赞后学,后学实在是愧不敢当。或许,后学本来学问就不算精通,是以敦甫先生方才没有取录后学。”俞正燮也向阮元谦辞道。

    “唉,阮宫保,汤大人王大人,这会试之事,就算如今能够取录理初兄和瑟庵、默深,却又如何难道做上了官,就一定能得志吗”不想这时诸生之中,另有一个中年文人向各人感叹道。

    “春海,你这又是何意啊”王引之似乎识得此人,便也向他质疑道。

    “阮宫保,下官程恩泽,号春海,如今是翰林院编修,与理初兄是同郡,也和定庵一同办过事,所以这其中内情,下官清楚。”这位名为程恩泽之人向阮元答道,他是安徽徽州人,只不过与俞正燮一出歙县,一出黟县。“下官以为,如今朝廷之中,瑟庵之才不受重用,只怕理初兄考中进士,亦不过泯然众人,其实并非理初兄和瑟庵有错,实在是这当国宰相不容他二人之故”

    “宫保这几年不在京城,或许不知,如今朝中最受皇上信用之人,便是下官的歙县同乡,曹振镛曹相国。可是如今,下官却宁愿没有这个同乡宰相。这曹振镛当国以来,内阁六部用人,从来只用那些俯首听命,要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的司官,奏牍文书,不看内容如何,只要文字稍有瑕疵,便是下等。而且,这曹振镛最为妒嫉之人,便是后学中才华横溢之辈且不论定庵才学文笔,均自过人,就是咱们的前辈,武进刘申甫先生,他春秋三传之学堪称国朝第一,可这些年来,却始终只是主事,终年未得升迁如今之世,实是庸辈大行其道,英才沉于下僚依下官之见,只要这曹振镛还在相位一日,如定庵这般世之大才,是难有出头之日了”他所言刘申甫先生名叫刘逢禄,是当时精研左传、公羊的春秋学大家,对于今文经学的复兴也起到了重大作用。

    “春海,你这话说得就过分了吧若如今朝廷是庸辈大行其道,那老师难道也是庸辈吗”汤金钊本来也是二品侍郎,自然不会同意程恩泽这样绝对的言语。

    “阮宫保,各位大人,如今天下督抚卿贰,大半都是先帝之时引进,那时当国者并非曹振镛,是以各位前辈尚能支撑一时。可如今看来,后学担心用人之大患不在今日,在十年,甚至二十年以后啊”程恩泽却依然不愿改变自己的想法,阮元、王引之这时都已经年近六旬,听着程恩泽之语,自然也对后世之事多了一重担忧,在座各人对曹振镛看来也几乎无人认同,是以程恩泽发言之后,竟是一时沉默,无人再来应答。

    “定庵,你这篇序文在我看来,仅论文才,亦是佳作。想来无论高宗皇帝,还是仁宗皇帝,对于文辞出众之人,都会多加提拔,我想皇上应该也是一样啊或许也是因为你还是内阁中书,见皇上的机会少了些,不然你还是再准备一次会试吧,要是支持不下去了,我和伯申既然和你有师长之谊,总不能弃你不顾啊”阮元清楚,未来之事,自己也无力做主,只好向龚自珍如此劝道。龚自珍也自向阮元答谢,只是想着用人要事总是决于曹振镛,一行人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了。

    “阮宫保,后学从来听闻,宫保督抚各省,治学、水利诸事皆有建树,是以后学有个请求。后学一直有志于辑录国朝百余年来经世致用之文,是以后学相请宫保将此等文作暂借于后学,若后学果然能成此书,自当再次向宫保拜谢。”这时,魏源却在一旁想到了另一件事,便即向阮元求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