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海淀之路-第2/5页



    好在,几位印度、非洲来人不懂汉语,看着孩子们围上前来,也只是站着笑了几笑,无人发怒。孩子们眼看这些肤色与自己不同的人,其实同样是人类,而非什么凶神恶煞,才逐渐放松下来,懂事的孩子也回以一笑,以表东道主之谊。

    过了三官庙,眼前便是四栋大牌楼,每一座牌楼都有数层之高,各具三重檐顶,在两排并不出众的店铺面前,显得尤为壮观,这便是京城著名的东四牌楼。一些英吉利使者见了牌楼巍峨,也不禁赞叹起来。

    过了东四牌楼,到了猪市和马市,其间猪吼马嘶,一时不绝,商人们眼看官府依仗到来,自然不敢怠慢,纷纷让路,可即便如此,一众畜物却不解人意,纷纷横在街上。又兼此处行人众多,不少人驻足观看,一时道路又通行不得,前面官兵只好再次执鞭驱赶,至于他们究竟是做个样子,还是真的视百姓如草芥,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眼见六畜无知,粪便随意洒在街上,一些使者也不忍闻到此等气味,纷纷遮住口鼻。当然,也有不少人从进城开始,手臂就没离开过鼻子……

    马市过后,不远处便是皇城,一行人只能折而向北,径向鼓楼而去,这里是旗人居住之处,一些旗人女子或步行,或乘马,也立在道路四周,似乎见到了说书人常言的西牛贺洲中人一般。而英吉利的使者眼看这些长袍垂地的女子竟然如此大胆,也不禁感到诧异。虽然也没什么无礼之举,可这些女子,却要比一路上那些或转头不看使团,或看了一眼,就转回轿中的,衣裙分明的女子,要勇敢些。

    这些女子并未阻挡使团前进的道路,可即便如此,一行人也花了两个时辰,才从朝阳门走到西直门,通过了北京城。

    使团的目的地并不是京城,因为京城之中,暂时没有可供百余人下榻之处,倒是海淀常有空置的使馆,可以方便一行人居住。故而众人又费了些时辰,直到黄昏时分,才抵达海淀。

    眼看使团一行已经渐渐进入驿馆,馆内旧有些仆从,一向负责使节迎送,这次由他们安排英吉利使团,自然比阮元、松筠这个临时组合要熟练一些。所以清朝迎见使待了片刻,也暂时解散,阮元等人平日都常来海淀,在这边租个居所,也非难事。

    好容易使团内部事宜安顿完毕,已是一更时分,阮元回到临时居处,卸了官服,正准备歇息一会儿。忽觉外面有人走动,忙道:“前面竟是何人?不必躲了,出来便是。”

    那人笑嘻嘻的走出来,道:“伯元,这好几日不见,忘了我啦?”竟是杨吉,之前阮元回京,已通知会馆之内海淀暂住事宜,所以杨吉对他行程如此清楚,也在意料之中。

    杨吉见阮元神色不变,并无责怪之意,也笑道:“伯元,你说你也真是小气,之前走得时候,我说我没见过英吉利人样貌,想过去看一看,你说什么都不肯。这下怎么样?还不是我提前过来,把房子找好了,你才能安顿下来?要不这样,你也给我个面子,明日让我去看看西洋人,如何?”

    阮元虽然十分疲惫,但依然屏气凝神,一边恢复气息,一边道:“这事我走之前早就和你说过了,不是我不肯,实在是我等迎见使早有定额,不能随便增添人手的。更何况你虽与我亲近,却无名分,我要如何同金大人、松大人他们解释?让你距离他们远些,也是为了大清朝仪庄严。你却忍忍,又有何妨?”

    杨吉略有些不耐烦道:“什么朝仪庄严?你说你这一次在这里,租了这间房半个月时间,想来他们也要在这边多待些时日,我去看看,又能如何?”

    “明日英吉利使团,要在圆明园里摆放仪器,圆明园宫禁森严,我等入朝都需验明正身,你却如何进得去?”阮元也很无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