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 海运定议-第2/3页



        “见过陶中丞、尹道台、陈藩台。”这名商人进了道台衙门之后,便即想几名主官拜道。眼看他已经白发苍苍,行步亦自蹒跚,却不知为何,言语行止竟是异常坚定:“小人素来在浙江营商,也曾带领海船前往山东,熟悉沿海沙线,小人在江浙往来多年,与上海商人也大多相识,所以若是各位大人果真需要行海运之事,小人愿意为各位大人联络海商,只需各位大人备下雇募经费,水手、沙船,这些小人都可以为各位大人带来。”

        “等等,你说你是浙江商人,那这里是松江府上海县,也不是浙江。你就算办成了这件事,我们雇募银钱,大多也还是要给江苏的商人,这件事对你而言,我看利益不大。”这时却反倒是已经对海运有了信心的陶澍,主动打断了那商人话语,眼见商人神色依然平和,陶澍也继续问道:“所以你来这里,需要先回答我几个问题,你竟是何人,你是怎么了解到江苏实行海运之事的,你又是为了什么,想要来帮我们成海运之业呢?”

        “陶中丞果然明察,不瞒陶中丞,小人的名字叫……吴康成。”原来,这位年迈商人,便是阮元抚浙之时,为阮元多有捐助,也曾一同商讨海运之策的吴康成了。吴康成眼见各人对他并不相识,便即从容答道:“小人在嘉庆初年,便有可以出海的海船,当时就可以前往盛京牛庄,以及山东各府县贸易往来。但当时小人并不清楚,朝廷要是把漕粮改为海运,竟会如何。但嘉庆九年,当时我省的阮元阮中丞……如今当是两广的阮制台了,他曾受先皇看重,计议海运之策,彼时阮制台便成《海运考》一篇,详细论证了海运可行,而且,阮制台当年也对如何雇募水手商船,如何择港行船有着具体论述。小人听了阮制台之言,后来也更多了解了国朝漕运之事,如今小人坚信,国朝漕运,虽有其中之利,然就长远而言,只有改漕为海,方是解决如今漕弊的根本之法!国朝念及百万漕工之难,始终不能下决心更革漕运,如今运河难以为继,正是变革良机!小人也清楚,之前数任江苏巡抚,皆有不足之处,难以成此改漕为海之业。但小人也听闻,陶中丞在安徽治省有方,是如今十五巡抚中首屈一指的能臣,而且中丞办事亦属周详,或许就可以趋利避害,化解废漕之弊,径行海运之利了。小人为商一世,生计已足,所以小人也想着,若是能够以此微末之力,为这天下百姓成一二善事,则小人一生,虽死而无憾!不瞒中丞、道台、府台各位大人,阮制台在浙江之时,多有经生慕其学术,从之入幕,这些经生如今有不少,在浙江堪称有为士绅,若是中丞果然能够办成海运之业,小人自可联络他们,使他们襄助中丞,成此海运大计!”

        “吴先生,你一介商人,却能尽心于海运之事,实在是难为你了。”陶澍也向吴康成回拜道:“不过我还是那句话,若是先生果然有足够的海船,也能帮我找到足以成事的海商,那么只要海运能够办成,陶澍自当上言京中,为先生议叙。但话说回来,先生却要如何证明,自己确有足够的海船可用呢?还有,这次漕运虽不是全行更改海运,但所涉我江苏一省,乃是四府一州一百七十万石漕粮之数,军机处给我的廷寄,说的是至少要运到一百五十万石。这样庞大的漕粮总数,先生也能寻人代运吗?”按江苏依例应当缴纳漕粮的地区,分别是镇江、常州、苏州、松江四府及太仓一州,是以旧有“四府一州漕粮”之名。依定额漕粮而论,这些地区需要缴纳的漕粮数额,就几乎可以达到八省漕运的一半。

        “这个中丞放心,中丞自可向浙江询问我家世海船之情,小人家中船只,俱在官府有所备案,中丞找起来不难。小人这次北上上海,也准备在此停留些时日,联系这里熟悉的海商。小人清楚,只要有足够的海商先行应募,中丞又能足额支付雇募银两,后续其他海商应募,会越来越快的,不出一月,中丞自当收到捷报。”吴康成也向陶澍答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